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2021经济新观察: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如何发力? 详情

2021经济新观察: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如何发力?

人民e财经 / 2021-02-18 15:09:50
  人民e财经: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如何发力?
 
  嘉宾: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采访:葛孟超 人民日报记者
 
  主持人:张桂贵 人民网强国论坛主编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和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合推出的新媒体访谈节目——《人民e财经》。近期,我们推出系列专家访谈“2021经济新观察”。
 
  本期的嘉宾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我们的记者在北京大学对黄益平副院长进行了面对面采访。
 
  1、2021年,全球经济怎么看?
 
  黄益平:总体看,我觉得今年的形势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会比去年好,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我个人认为,总体来看,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由于全球疫情变化等因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不会是一个很强劲的过程,还是有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关注。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我的看法是,到去年第四季度的时候,我们GDP增长6.5%,应该说已经回到了疫情以前的增长水平,今年的态势基本上会保持这样的增长。由于我们去年的基数比较低,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高一些。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会比全球总体经济增长情况要好。
 
  2、今年宏观政策有哪些特点?
 
  黄益平:从总体上看,宏观政策是用来调节经济周期的。去年我们受到疫情的重大冲击,所以采取了很多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来稳增长。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实现了“V”型的复苏,效果非常好。
 
  但同时也要看到,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差异等影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求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过去采取的一些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有可能要慢慢地退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与世界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相比,我们的货币政策还是相对比较稳健的,没有实施“大水漫灌”的政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央行所实施的直达实体经济的做法,定向的降准、定向的贴息,包括给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这些手段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可适度延续,信贷、税收等方面的纾困政策应有过渡性安排。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应对预案,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完善就业政策工具。
 
  3、为实体经济让利,政策会持续吗?
 
  黄益平: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机构让利,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去年金融机构让利1.5万亿元,对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稳定经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过去这几年,我们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在传统金融部门,银行的信贷员通过长期地、全方位地了解企业,做出的信贷决策效果非常好。现在一些大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做信用风险评估,效果也比较好。这些有效的方法,都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在一些特定的领域,财政还可以提供一些资金进行贴息,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包括继续实施2020年人民银行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同时,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更多以商业可持续原则、市场化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4、金融如何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黄益平: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是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金融可以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需要很多低能耗的技术、低能耗的生产设施、低排放的生产。从融资的角度来说,金融部门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来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投资融资需求,支持国家实现这样宏伟的目标。
 
  同时,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加积极地支持那些对环境比较友好、碳排放比较少、能耗比较低的行业,并推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金融的手段进行市场化配置排放指标,发挥好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上的三大功能。
 
  5、推进普惠金融,有哪些工作要做?
 
  黄益平:“十三五”期间,我们实施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现在回头看一看,效果是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无论是支付、信贷、保险这些领域,还是对普惠客户的服务,我们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如何提高金融的普惠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传统金融方式把资金输送到小微企业并不容易。一是“获客难”,小微企业规模小、数据少,金融机构了解不多。二是“风控难”,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型依据的是企业的历史数据、抵押资产等,一些小微企业缺乏相关信息。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数字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融资决策,使金融机构可以大规模服务过去难以覆盖到的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让金融机构更了解客户。疫情防控期间,“无接触”式金融服务逐渐流行,就是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应用的一个生动体现。
 
  促进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普惠金融发展,不仅是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济稳定恢复的有效方案,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难题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将进一步释放尚未被开发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