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我国宏观调控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效果?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 详情

我国宏观调控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效果?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

经济日报 / 2023-12-06 10:48:36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打出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已出台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见效,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宏观调控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效果?特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持续加力提效,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促进高质量发展。“纵观今年全局发展形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效能充分释放。”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
 
减税降费是稳企业保就业、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重要举措,延续、优化、完善了一大批减税降费政策,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受益最为明显。
 
“随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企业信心逐步恢复、经营主体活力更足。政策红利的释放从短期来看直接降低了企业成本,稳定了市场预期;从长期来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李旭红说。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李旭红分析,在稳投资方面,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782亿元,对带动和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消费方面,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优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完善等税收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消费潜能,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推动创新动能加速聚集。“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加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保障。另一方面,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贡献了税收力量。”李旭红说。
 
此外,随着财政收支结构持续优化,财政支出效能不断提升,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基本民生底线兜得更牢。
 
“下一步,保持经济运行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继续加力提效。”李旭红表示。
 
首先,发挥债务管理的积极效应。“加大政府债务在关键领域的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增加投资,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同时,要科学管理债务的规模和结构,注重项目选择和效益评估,确保资金用于有潜力的项目,推动有限资金的合理配置,确保债务偿还的安全性。”李旭红说。
 
其次,继续落实好各项税费支持政策。李旭红建议,一方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继续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支持对象,部署实施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多方面税费优惠举措,通过系统发力、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再次,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规范财政税费管理机制,做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非税收入管理,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保持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良性互动,维持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高占比的趋势,提高财政收入的‘含金量’。”李旭红认为,同时,打通全过程预算与绩效管理融合链条,科学优化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事前绩效评估融入预算编制,事中绩效监控融入预算执行,事后绩效评价融入预算结果应用,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此外,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规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通过穿透式监测、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强化地方财政运行监测,动态跟踪研判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债务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全力保障财政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协同。”李旭红说。
 
作者:李旭红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稳健货币政策更具前瞻性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支持。同时,出台了降准降息、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调整力度大,出台速度快,并注重协同发力,有效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提升了各类经营主体扩大消费、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总量看,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35万亿元,广义货币(M_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0.3%和9.0%;1月至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从价格看,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2%、4.02%,较去年同期分别低0.18个、0.32个百分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利率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从结构看,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1%和38.2%,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精准滴灌。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增长动能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同时也面临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国内经济稳定回升基础不稳固等挑战。“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态势并不十分稳固。特别是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仍在恢复之中,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董希淼说,下一步,应重点关注企业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居民贷款增长的持续性,全面落实好前期政策“组合拳”,并继续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更好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持续激发有效需求。
 
具体来看,董希淼认为,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一是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二是要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等协调,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资稳外贸,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明确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致。”董希淼分析,精准,主要是从结构角度,将运用好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力,主要是从总量角度,将适当运用总量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这表明,下一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助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并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董希淼表示,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应未雨绸缪,透彻分析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周全筹划政策安排。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四季度以及明年年初是收官和开局的关键时段,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存在。近期,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下一步,一方面可以考虑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适时实施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同时,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负债成本,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
 
“此外,部分存量政策还有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董希淼认为,如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应将更多中小银行纳入实施范围,支持中小银行利用低成本资金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住房信贷政策方面,应继续调整优化限贷政策,引导降低存量二套房贷利率,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
 
作者:董希淼 招联首席研究员
 
优化政策完善产业体系
 
今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分析,在促消费方面,《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和《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相继发布,旨在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在稳投资方面,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提出促进民间投资的17项举措;在稳外贸外资方面,8月13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整体而言,政策取得良好效果,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物价和就业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魏琪嘉表示,从市场需求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保持良好恢复态势,商品零售增长加快,服务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10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1月至10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其中,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3亿人次,日均旅游收入和日均旅游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9.5%、71.3%。
 
从生产供给看,投资对增长的推动作用持续显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连续3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营收利润延续恢复向好态势。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连续4个月回升,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
 
从物价和就业看,物价、就业总体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环比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从创新动能看,“三新”经济快速增长,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从新产业看,高技术和智能制造业发展向好。10月份,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2%和53.2%。从新产品看,新能源和新材料产品快速增长。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9%,太阳能电池增长62.8%。从新业态看,网上零售持续活跃,1月至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
 
“下一步,优化产业政策要从改造传统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方面发力,这既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魏琪嘉说。
 
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不是另起炉灶的过程,而是在原有良好基础上的优化升级。从技术角度看,就是把技术改造贯通生产的重要环节,以技术进步改善投入产出状况。从生产运行管理看,就是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着眼的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宏观目标,但涉及的关键内容却是一个又一个微观而具体的内容,一项工艺如何通过参数优化实现向生产全过程赋能,企业如何平衡好技改投资稳定增长与现金流可持续的关系,这些都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程中需要由经营主体和政策共同来解答的重要问题。
 
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提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要能够有效地把“等不得”与“急不得”统筹起来。“等不得”就是看准方向和路径,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加大支持力度。“急不得”就是要防止重复建设,坚决避免“一哄而上”,要引导地方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关规划,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作者:魏琪嘉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稳就业
 
稳就业必须稳经营主体。民营经济吸纳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阵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拉动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2年,民营企业数量占比从79.4%增长到93.3%,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率跃升到60%左右。民营经济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产生了七成以上的科技成果。李长安说:“新增就业的90%在民营企业。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民营经济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也逐步提升。”
 
“近一段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多,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一定抑制。”李长安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和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在稳经营主体的同时达到稳就业的目的。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在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5个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11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金融措施。此外,各地区各部门也纷纷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举措。“在这些政策‘组合拳’的助力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各种负担持续降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活力进一步提升。”李长安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不久前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缓解就业问题提供了契机。今年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是5.3%,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和民营经济活跃度的提高,也为青年就业情况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李长安建议,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本原则,坚决防止政策的反复和观念上的偏见,将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抓手,加大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措施,尽快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深入挖掘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潜力,将稳岗补贴、培训补贴等支持性政策切实落实到位,不断巩固民营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关键性地位。
 
作者: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