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货币工具持续支持“三大工程” 详情

货币工具持续支持“三大工程”

经济日报 / 2024-05-23 10:35:39
近期,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归还增多的现象引起市场关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4年4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3432亿元,为连续两个月净归还。与此同时,3432亿元的净归还额创下了自2014年PSL创设以来单月最高的净归还规模。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设。
 
为支持“三大工程”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新增PSL额度5000亿元于年初已发放完毕,国开行、进出口行和农发行运用PSL资金对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仍在延续。据业内人士介绍,抵押补充贷款净归还增多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三大工程”支持作用仍在有效发挥。按照机制设计,早期发放的PSL资金所对应的项目贷款陆续自然到期,未来一个阶段资金逐步净归还也是正常现象。
 
广发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考虑到当前债券发行成本较低,选择更多通过发债融资是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出的理性选择;央行也有意推动3家银行更多通过发债来改善目前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长期利率偏低的状况。
 
业内人士还指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DR007(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稳定在较低水平,金融机构并不缺资金,PSL到期归还也是保持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的一种选择。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比重稳定在15%至17%,总量上合理适度。当前存续的结构性工具不断整合优化,体现了不同阶段政策重心的“有进有退”。
 
“PSL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和其他工具没有本质区别,市场不必过度关注。”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三大工程”可能是其中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政策路径之一。
 
结构性货币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近期,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央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在专家看来,对于一些薄弱领域,金融机构服务意愿不强,央行通过提供资金或激励进行引导是有必要的,但央行资金不会直接投放到具体企业,需要由银行自主选择贷款对象投放信贷。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聚焦“五篇大文章”,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存量金融资源不断被盘活,投向进一步优化,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债券与信贷市场发展更加均衡,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平稳增长,直接融资增速较快。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