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世界经济 > 后疫情时代 陷入衰退的经济会以何种方式重启? 详情

后疫情时代 陷入衰退的经济会以何种方式重启?

FX168财经网 / 2020-05-17 23:42:10
2020年第一季度,人类全力对抗新冠病毒——除了医治病患和设法阻隔传播,还对由此造成的经济打击严阵以待。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尽皆出台了空前力度的支撑及刺激政策,然而权威机构和专家仍然预期全球将迎来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我们如今可以看到疫情和相应政策所产生的即刻效果,而当真正的完整影响体现出来,到底是否会堪比08年金融危机,抑或是1929年的大萧条?这个问题值得探究。需要警惕的是,正如面临新冠病毒这种有太多未知的劲敌,人类社会所遭受的经济创伤也将充满不确定性。
 
第一部分 疫情下的经济现象
 
新冠病毒肆虐,各主要经济体不得不纷纷封锁全国,关闭非必需的企业,由此造成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
 
需求方面,人们全部被迫居家,餐饮、影院、商店都只能关门大吉。出门旅行更成为不可能,航空、旅游、酒店都不再被需要。被剔除出消费清单的还有除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几乎所有消费品。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零售销售较2月份降低了8.7%,创下1992年有史以来最大历史跌幅。而这还仅仅是美国疫情刚刚开始爆发的3月份,可想而知的是,4月份疫情严峻状况下的数据会有多糟糕。
 
航空、旅游业尤其受到重挫。4月22日,澳大利亚第二大航空公司“维珍澳大利亚(Virgin Australia)”宣布公司已进入自愿管理程序。
 
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皮尔斯(Brian Pearce)说:“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大部分飞机都在停飞。现在只有大约有20%的常规航班运行。我们现在开始看到企业的倒闭。航空业正资金紧缺,今年二季度大约损失了60亿美元。”
 
像奢侈品、汽车、住房这类的“大件”产品变得无人问津。在汽车业发达的欧洲,3月份的汽车销售量惨淡,较一年前的130万辆大幅下挫超过50%至57万辆,达到199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
 
需求降低的最极端表现在4月下旬出现——由于人们被禁止出行,并且也因病毒威胁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活动,石油需求大幅下挫,而全球生产石油的油井却不能立即停产,尽管OPEC达成了空前规模的减产协议,但并不足够,且5月份才会生效,导致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出现,各地可以存储石油的储罐和油轮告急。
 
加上油价暴跌所造成的流动性极差的市场,即便是大型金融机构也没有物理交割石油的能力,不得不以负价售出手中的合约,这让4月底到期的5月份WTI原油期货出现了-37美元的历史性价格。
 
如今陆续公布的各国一季度GDP数据显示出疫情对经济的初步影响。4月29日美国官方公布了2009年以来最差的季度经济表现——一季度美国GDP同比收缩了4.8%。同期内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下跌了7.6%,糟糕程度创下了1989年以来之最。其他主要国家的GDP表现也都类似,甚至更糟。
 
而这还仅仅反映了除中国外疫情对全球经济初期的影响,因为3月份欧洲各国和美国才开始陆续实施封锁政策,所以可以想像,把整个4月份全面封锁期包含在内的二季度数据只会更差。这样看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出现连续两个季度GDP收缩的“技术性经济衰退”几乎是必然的了。
 
可以看到的是,所有的前瞻性指数几乎都创下多年来的最低纪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被视为经济晴雨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美国4月份的综合PMI仅为27.40,欧元区只有13.5。50以上代表经济扩张,而远远低于50的这些数据意味着经济正以巨大幅度收缩。在统计PMI数据的公司收集的调查结果中,新订单数、雇佣状况、企业投资及对可见未来的预期都跌到了谷底。
 
同时消费者信心也在大幅下挫——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逐月下跌,到了4月份已经跌至-22.7;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4月份为71.8,2月份时曾经高达101。
 
消费者们担心未来的经济形势,更担心自己未来的财务状况。而他们的担心也并非杞人忧天。4月17日美国官方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10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申请人数高达524.5万。结合前三次报告,在仅仅四周的时间里,美国就有2202.5万人失业。美国在过去一个月里损失了过去十年来所创造的就业岗位。
 
即便各种分析预期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损伤都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目前所见的数据还是超出想象——几乎全体低于经济学家的提前预测。
 
然而,对于三季度之后的全球经济前景,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积极的一面是,各国政府和央行都迅速实施了空前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缓冲,同时安抚资本市场。同时,现在各国封锁均见成效,疫情稳定下来,各国政府开始逐步解禁,试图让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正常。
 
值得担忧的一面则是,在没有研制出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新冠病毒是否会在社交距离政策取消后卷土重来?在这一前提下,经济本身存在着不少隐患。
 
就拿我们上面提到的经济受挫最根本的源头——需求来说,在仍然存在传染病毒的威胁下,虽然经济重启,但也只能逐步展开,像酒吧、餐饮这种企业一定是最后才会开放。航空业也如是,可能先开放国内航班,全球疫情消散后才会是国际航班。同时一定程度的社交距离可能长期保持,有些专家称相关的政策需要持续一到两年之久。于是人挨人的廉价航班无法恢复,打折季人潮涌动的购物热情也不会再现,无论是出行还是消费都不会很快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这对以服务业为经济支柱的欧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大威胁。
 
更为严峻的是,正如上述所提到的,在经济恢复正常前已经有大量人口失业,尽管政府大力支持,也仍不免有比正常时期更多的企业倒闭。当经济重新开放,倒闭的企业并不能重新开张,失业的人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再找到工作,这就意味着消费也不会迅速回升。
 
而当经济持续低迷,人们便会放大现金的重要性。体现到个人是减少消费;体现到企业是停止投资;体现到金融系统则是银行不愿借钱给企业以及投资者抛售股票之类的风险资产;三者互相推动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危机再现。
 
更长远来看,当疫情全面消退,或者人类成功研制出疫苗,各国——尤其是美国——所实施的如此大力度的放宽性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副作用?全球化、美元垄断、服务型经济等多年来形成的结构框架会受到怎样的冲击?而这些影响和改变会不会导致严重的危机?这些问题看似遥远,却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惜答案还不得而知。
 
第二部分.机构/专家观点及市场表现
 
无论是专家还是权威机构一致的观点是,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严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14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预期中将全球经济今年的增长率下调为-3%,1月份该机构的上一次预期是增长3%。IMF称,发达经济体将平均面临6.1%的年度经济减幅。其中疫情最为严重的欧洲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GDP今年被预期分别收缩9.1%和8%。新兴经济体可能状况稍好,IMF预期中国今年经济增长1.2%,印度增长1.9%,但俄罗斯和南非将分别下跌5.5%和5.8%。
 
知名智库Ifo经济研究所对来自110个国家的1000名专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预期全球经济今年将收缩2.9%,Ifo表示,这是1989年这项调查开始以来空前的悲观预期。
 
经济的收缩可能主要来自于疫情最为严重、各国也开始实施全面封锁的二季度。各领先银行大都预计,第二季度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将下降30%以上。
 
但各种分析的分歧在于,经济何时会恢复,以及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如何。
 
在疫情初期,人们根据常识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旦疫情过去,经济就会恢复常态,甚至会因为民众终于得以自由消费而出现迅速的反弹,因此当时对经济前景的分析提到最多的就是所谓的“V”型反弹。
 
但随着疫情的恶化,人们看到的情况远远超乎想象。3月份以来陆续公布的数据连连刷新历史最糟糕的纪录,专家们开始反思全球经济受到打击的严重程度之前可能被低估,IMF警告说,此次经济衰退将是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或可与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比肩。有专家说,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可能让金融危机显得仅仅是小菜一碟。
 
而这显然会令我们最初设想的快速反弹严重滞后,更为实际的设想是经济的复苏并非“V”型,而是“U”型。欧洲央行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期称,欧元区GDP可能需要到2022年才能反弹至2019年水平。
 
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和央行超强力度的刺激政策又令投资者充满希望。全球股市也因此展现出暴跌暴涨的极度走势。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股市经历了200天跌入熊市,这次美国股市则在3月份内的短短20天内就跌入了熊市,之后又在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相继宣布大力度支持政策后迅速反弹回牛市。
 
一些专家对于近期市场的争论就显示出了人们对可见未来的不同预期。
 
Direxion总经理Sylvia Jablonsiki近期表示:“许多客户都在问我们股市为什么在上涨。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现在的感觉和2008年大不相同。由于封锁经济处于困境,公司收益下降,世界经济都在放缓。不同之处在于股市的上升。政府和美联储都反应非常快,比2008年要快许多。我们看到的市场正是对此做出反应。”
 
Brooks Macdonald资产管理公司最近将国际股票评级为增持,其副首席投资官Edward Park说道:“新冠病毒造成的打击巨大,但可能是短期的,不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所以我们预期本季度糟糕的公司和经济数据过后,未来会稍显乐观,尤其是在政府和央行实施了大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
 
而反方也观点鲜明,美国知名金融分析师和评论员Gary Shilling就表示:“这看起来像是熊市中反弹,类似于1929-30年的大萧条时期。随着全球深度经济衰退,股市可能还有30-40%的跌幅,直至2021年。”他还说道:“目前为止实施以及将来有可能加码的财政刺激政策不太可能弥补新冠疫情造成的巨大破坏。”
 
第三部分.对比金融危机
 
而目前出炉的数据经常被拿来与金融危机这一除此次疫情外离我们最近的一场全球性危机做对比。虽然现在数据的糟糕程度已经完全可以匹敌或者超过当时的情形,但实际上,二者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如果说如今由病毒引起对全球经济的打击是一场“天灾”,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一场“人祸”。
 
当年那场以美国两大房贷机构股价暴跌、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被收归美国银行为“发令枪”的危机最终弥漫全球,实际上是源自于美国房地产泡沫、信贷产品泛滥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
 
所以当政府为银行注资进行紧急援救,金融系统也“亡羊补牢”进行休整,造成的损伤也就逐步恢复。
 
而如今的情形则是由传染能力极强的新冠病毒所导致。政府为了抑制疫情实施封锁政策,人们禁足在家,企业也无法运营,相当于经济整体突然停滞。
 
政府和央行都实施了空前的刺激政策,政府为个人发放工资、为企业提供补助,央行则购买国债、甚至公司债券、为资本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专家们说,这次的行动不但是史无前例的,而且比金融危机期间要及时的多。从股市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也对政府和央行的措施报以厚望。
 
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这次危机与金融危机的本质区别意味着政府和央行无法解决病毒这一最根源的问题。虽然5月份开始各主要国家开始放宽封锁政策,但只要疫苗没有成功研制出来,新冠病毒感染尚存,人们就会减少出行和消费,企业就会停止投资和扩充。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的问题蔓延至经济整体,此次则是经济整体停滞细化到每个领域的具体问题。所以金融危机时当金融系统的问题修复,经济就可以顺利复苏,而此次各国经济重启后,面临病毒感染风险尚存的新常态,经济中的各个领域要如何适应,成为了要让经济真正恢复常态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四部分 大萧条与疫情危机
 
除了比对2008年金融危机,1929年大萧条也成为本次疫情危机的研究参照。以宏观背景看,两次事件同样涉及利率政策,贸易环境,产业政策,货币危机,就业市场,社会福利,股市动荡和国际政治的问题,评估认为,贸易摩擦、产业发展不平衡、股市与经济背离的共性,仍使此次危机无法完全摆脱滑向萧条的风险。
 
为何说大萧条对疫情危机是一份警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造成1929年大萧条的成因并非单由事件,尽管美股崩跌成为大萧条的起点。比对此次疫情,尽管全球早已放弃金本位制,但危机前的关税升级,美股与实体经济背离,以及经济体产业失衡的共性令萧条风险仍历历在目。
 
(一)背景相似:关税战争与降息潮
 
自柯立芝繁荣至胡佛总统上台初期,美国经济迎来短暂繁荣,失业率普遍维持在3-4%,黄金储量逾世界总储1/2。为继续保护一战后的国内产业,美国于1922年和1929年分别通过了《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和《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令柯立芝时期的平均关税率上至38.2%,胡佛上台后的税率由40%升至47%,农产品税率升至48.92%,掀起大萧条下首波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引发全球范围的报复战。其中英国1932年《进口关税法》要求提高从价进口税10%,叩响法国、加拿大和南非对英的报复性反征行为,荷兰提高关税至25%,德国出台部分补偿性关税,此后西班牙、意大利、古巴、印度、阿根廷、巴西和中国等也被迫加入到关税战争中,并触发当时金本位制的崩溃,导致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使得英镑贬值30%,瑞典克朗、美元、日元、比利时法郎等货币同时竞争性贬值。这一幕恰恰像极了特朗普上台后大兴贸易保护主义以来的连环效应。
 
回顾特朗普2017年上台后的施政政策,欲减少赤字,促进就业,提振GDP并维持股市繁荣,在其任职的首个2年中便通过税改法案,加大政府预算,吸引美企海外“搬回”。2017年年末以来,为试图减少美国贸易赤字,进一步施压美企投资流回,特朗普政府分别发起了对主要贸易伙伴-----欧盟,墨西哥,加拿大,中国,日本等经济体在钢铝、农产品、汽车等领域的关税升级,触发加拿大、欧盟、中国实施报复性反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中美贸易对话,在历经18个月共13轮谈判、撑过持续的、分批次关税对垒最高至25%后,双终于在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至此,除了美墨加协议、美日初步协议、美中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以外,贸易摩擦仍在持续。然而经济环境却形同于柯立芝繁荣的一幕。2018年美联储加息四次,累计加息100个基点至2.25%-2.50%区间;三大股指续刷历史高位,美国就业市场紧俏,除了1-2月外,失业率普遍降至4%及以下;由于消费开支热情,支撑2018年美国实际GDP录得2.9%,刷新2015年来增长纪录,美国经济似乎有望推迟周期性尾端的风险。可惜好景不长,持续的贸易战最终挫伤美国进出口,2019年美国实际GDP增速就迅速回落至2.1%,全球制造业逐步萎缩,美国和欧盟地区的制造业PMI跌破50分水岭后持续限于收缩状态,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温和下调。为抵御贸易摩擦对经济的损害,2019年近20家央行采取降息举措,其中澳洲联储成为G10降息领路人,自2019年6月至10月决议连降3次至0.75%;之后美联储2019年7月至12月连降3次;欧洲央行9月下调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5%并祭出QE;日本央行不愿日元升值却又面临“黔驴技穷“的无奈。新兴市场中,2019年中,埃及、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印尼和南非央行纷纷降息。由此认为大萧条和疫情危机前的背景颇为相似。如果疫情持续,且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由衰退演变为萧条的风险无法排除。
 
还需警惕的是,大萧条下的贸易战争因利益分化形成了不同的集团,主要包括 “英镑集团”、 “美元集团”、以法国为中心的 “黄金集团”、 “德国集团”、 “日元集团”,这些集团相互排斥,进一步阻碍了全球化和多边支付体系;相似的是,2018年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重新对伊制裁,令紧张升级,2019年法德英创始INSTEX结算机制,以帮助欧洲企业绕过美国对伊单方制裁,不使用SWIFT结算,继续与伊朗进行贸易,同年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荷兰和瑞典也加入INSTEX。此外,俄罗斯与伊朗已有本币结算协议,金砖国家正在打造名为“金砖支付”的统一支付体系,日本正在全球主导建立一个用于加密货币支付的国际网络,“去美元化”的多级形势,虽然并不预期在疫情危机下迅速爆发,但一旦地缘风险和贸易战在本次危机中乃至结束后再次升级,无法排除INSTEX和其他结算方式的突起局面,令世界经济紊乱和反弹推迟“雪上加霜”。
 
(二) 美股与经济背离
 
1923-1926年美国楼市投机热引发“地产泡沫”,触发暴利迅速移向股市,一度拉升普通股股价,成为引爆大萧条最初的导火索,随后膨胀的股市投机令越来越多资金流入股市,胡佛1928年当选总统的消息同时助烧了股市热,大牛市背离当时一战后实体经济的表现,进一步挫伤公债市场,股市的高回报率令投机客们大胆贷款,持续入股,即便这类活期贷款利率高至8%到9%。美联储为控制“不可收拾”的投机,先后采取不同政策,强势断截流向股市的资金,触发股市2019年9月迅速回落,为美联储之后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导致股市崩盘拉开序幕。
 
1929年10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入驻白宫的第六个月,美股终于扛不住持续疯狂的泡沫,全面崩盘,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指当日暴跌13%。道指次日一泻千里,暴跌22%,撕开大萧条的裂口。华尔街遁入恐慌,数百万投资者资金被噬,至1933年,美国商品和服务产量迅速下滑1/3,失业率飙至25%,股市损失80%,约7000家银行倒闭。
 
对比眼前,疫情前的美股与经济背离走势早已显而易见。早在2018年10月至12月期间,市场质疑美联储加息过火,曾触发一阵大跌行情,然而此后股市持续高升,至2020年2月19日,美国三大股指续刷历史高位,与2019以来美国经济增幅缩小的表现出现背离。
 
随着疫情持续在美扩散,美联储紧急降息至0%,开启无限量QE,同时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3月18日,美股10天内遭遇罕见的4次熔断,道指在四个单日的跌幅分别达到7.8%、10.0%、12.9%和7.8%。其中3月9日开盘后,美股一度暴跌2000点 触发23年来首次熔断 ,3万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以3月整体看,道指暴跌24.54%,仅次于1931年9月暴跌的30.7%。标普500暴跌失守3000大关,最低挫至2191.86一线;纳指3月累计跌近2500点,重返2018年12月的低位区间。然而以美国实际GDP表现和股市跌幅认为,似乎大跌仍“意犹未尽”。
 
更风险的是,3月以来,恐慌指数(VIX)一度攀升至85以上,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历史高位,如果疫情持续,或经济重开后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再度袭来,则将令股市恐慌加剧,首季的股市大跌将变得尚未跌尽,引发更为深度的抛售,预计即便美联储在经济恢复前维持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都可能无法阻止市场疯狂抛售风险资产的行为,引发大萧条风险再现。
 
(三)失衡扩大 短期内难以自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大的经济灾难通常起步于“更大的社会问题”,这也使得两次危机中同样出现的失衡问题不容小觑。
 
一战后,柯立芝繁荣下的工农和制造业因技术革新而替代了传统劳动力,令大批中小农主和工人下岗或转型,而在职员工的薪资并不见增长,由于生产和生活成本走高,薪酬相对变少,主要的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令当时社会消费增长缓慢,然而股市泡沫破裂后这些产业立刻陷入脆弱,并使就业市场,经济结构,收入与开支失衡的现象瞬间暴露无遗。
 
类别疫情前,贸易战与脱欧令企业普遍减少投资、开支和招聘。全球制造业陷入昏暗,令美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扩大。就业市场中,以2017-2020年美国非农数据为例,尽管失业率维持在近50年低位区间,但每月就业新增呈现下滑趋势,美联储在褐皮书中多次指出,尽管劳动力市场趋紧,但技术型人才的匮乏令当前受雇的部分技术型员工薪资增加,同时这些缺口依然存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表示,解决这一难题不在于美联储职责,而是政府需要填补这一不平等的现象,预期至少需要10年。
 
疫情发生后,由于各国的封锁和企业停工行为,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双重挫,投资停滞,消费和需求走弱,初请失业金人数迄今已经突破3300万,4月失业率飙升至14.7%,然而叠加待业未申请初期和不主动寻求工作的人群,这一失业统计数据将升至22.8%,逼近大萧条时1933年最高纪录24.9%。尽管分析师预期复工后经济仍有反弹的希望,然而科美利加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Dye认为,持续的高失业率将是美国未来的考验。
 
本文认为,即使复工,由于各国阶段性解锁经济,且可能中长期处于社交隔离的状态,这使得企业不可能及时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大部分可能处于“半复工”的阶段,令产能和经济恢复力度有限,同时投资与开支也将继续受限,一旦第二次疫情高峰的危机袭来,再次停工封锁将令萧条的威胁更近。
 
此外疫情期间已出现一波公司申请破产,受油储空间挤压影响,油企和钻探公司前景堪忧,美国戴蒙德海上钻探公司,和惠廷石油公司申请破产;零售销售中,拥有113年历史的美国高端百货商店内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和J.C.Penney无法承受业绩暴跌而申请破产;美国知名服装品牌J.Crew申请破产,英国百年老店Debenhams再次关闭5家门店,日本已有逾200家企业申请破产。
 
最受影响的航空业尚处在“挣扎”边缘,耳熟能详的维珍宣布进入具有破产保护性质的自愿托管程序,约1.6万名员工及供应链员工预期受到影响;英航裁员1.2万但仍努力在今年7月复工;空客在法裁员3000,飞机产能降低逾1/3;波音公司放弃与巴航的合资计划,美国同时通知WTO取消对波音的税收优惠,以期许欧盟放弃报复性关税的想法。
 
针对上述情形,即使各经济体缓慢放松封锁措施,由于持续保持的社交距离和已经遭受的失衡打击,多数行业人士并不认为,能够快速回归,航空业可能面临新的改革,保持较长时间处于小规模经营的状态。餐饮业方面,英国一份调研显示,近48%的受访企业表示,开业后短期内将考虑削减员工维持经营,3/4受访企业认为,持续保持社交距离恐令这些企业未来逐步倒闭。
 
第五部分:解读疫情中的美联储政策
 
尽管全球经济仍无法彻底排除跌入衰退乃至萧条的风险,但在各国努力解除封锁的背景下,预期在可预见的范围内,疫情只是一次单一的由人为封锁导致的紧急危机;且不同于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美联储在本次疫情中吸取了前两次事件的教训,正面救市。
 
力挽狂澜的美联储和白宫
 
不同于大萧条时期的金本位制,本次疫情美联储政策操作灵活且及时,先后降息至0,无限量宽松并扩大资产购债范围,及时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确保银行体系内资金供应充分,能够及时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借贷。
 
日本三菱联合集团的首席金融经济学家Chris Rupkey点评认为,美联储正从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转变为最后的买家。
 
同时特朗普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纾困法案,确保中小企业现金流通畅,减少就业市场震荡,维持企业还贷能力,避免08年金融危机时的银行坏账风险,并向家庭个人直接发放现金,支撑消费开支,令股市和商品抛售情绪获得舒缓。此举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中的救济政策如出一辙。
 
整体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史无前例的救市行为确保了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恐慌情绪舒缓,部分经济活动得以维持。
 
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4月决议上表示,美联储将维持低利率水平,直至有信心经济能回归正轨。就资产负债表的购买空间,美联储表示财政部仍有大量证券可供美联储购买,距离空间挤压还有很远的路,美联储的支持政策不会出现资金耗尽问题;对此文章并不预期美联储将在明年采取负利率的措施。
 
相同的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4月欧银决议上也表示,欧银的购债空间上至逾1兆欧元,距离触及这一上限仍有极大空间,确保欧银能够在大流行病环境下继续宽松的政策。
 
综上表示,在各经济体逐渐解除封锁的阶段,如何继续高效抗疫,确保日均检测量和社交隔离是关键,第二次疫情高峰的危险可能拖累并推迟经济反弹,或者贸易摩擦在之后存在进一步升级的风险,都将令衰退和发生萧条的概率增强。
 
在可以预见的阶段,仅仅认为本次疫情为单一的卫生危机,是短时间内人为封锁经济的不得已行为,仍然存在V字或U字反弹的可能,但阶段性解锁可能短中期内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的营业方式及规模,然而,如果疫情持续至2021年1月乃至首季,认为陷入萧条的风险将给出更清晰的信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