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金融研究院 / 2023-05-31 10:45:23
从三个现象看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一是口红效应,体现消费在分化,指向内需疲软;二是穷忙,体现在企业利润与投资出现矛盾,指向产能过剩;三是内卷,体现在失业率的高企,指向萧条显性化。因此我们认为内外需不足、产能过剩现象已经较严重,经济的下行压力已然远超市场预期。
经济日报 / 2023-05-31 10:28:5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等。
经济日报 / 2023-05-31 10:24:36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问题。会议强调了“五个坚持”,即“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新华社 / 2023-05-31 09:51:20
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国家发改委网站 / 2023-05-30 18:10:43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中经传媒智库 / 2023-05-30 17:58:49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把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出政策、引进项目、细化服务。
中国信通院 / 2023-05-30 16:47: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为数据要素交易有序发展提供了最新指引。
财联社 / 2023-05-30 15:17:04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中信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论坛演讲称,经济环比动能或呈U型,年初经济脉冲式的回升过后或将进入短暂的平台期,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关键所在;下半年宏观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叠加经济内生动能的自发修复,年底经济有望再度回升。
2023-05-30 14:40:07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
第一财经 / 2023-05-30 13:58:3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如果各个国家和企业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深入的政策和市场改革,到2040年塑料污染可以减少80%。
经济日报 / 2023-05-30 11:28:45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如何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怎样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都阳。
中国经济导报 / 2023-05-30 11:24:29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形态,迎来发展机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 2023-05-30 11:19:40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2022年人口规模同比减少85万人,是1961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变化之下,公众难免会担心: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存在吗?这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习时报 / 2023-05-30 11:01:37
道理、学理、哲理是内蕴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层范畴。道理重在讲清楚,学理重在讲深入,哲理重在讲透彻。理论宣传阐释要避免“照本宣科、不求甚解、浮在面上的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入脑入心的少”的问题
第一财经 / 2023-05-30 10:49:56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面临困境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突围的议题备受各方关注。上周末,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智库论坛暨综研院年会”在深圳召开。其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就“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主题进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