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简单使用逆周期调节政策已无法解决经济问题
新浪财经 / 2019-11-12 16:11:01

11月12日消息 主题为“预测与战略”的财经年会2020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出席并演讲。
高培勇指出,制约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位因素并非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
高培勇表示,惯性思维的根源在于习惯了当前从需求侧考虑问题的“语境”。高培勇举例称,不管是党政官员,还是企业家,过去在谈论到经济发展的时候,几乎立刻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招商引资”,“这样一种惯性的思维,包括你、我、他都是难以摆脱的”。
高培勇强调,如果不摒弃这样的惯性思维,那么一旦“高质量发展”遇到风浪,人们便会不由自主的立刻回到原有的“高速度增长”轨道,“这是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一个问题,因而需要转变这种惯性思维”。
高培勇也承认,惯性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不管怎样,必须认识到,我们必须迈向高质量发展,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他认为,可以在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增长之间划出一条相对明确的分界线,从而时刻告诫自己,现在是在分界线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一,“不妨回顾下在提出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前的高速增长的语言背景,那个时候整个经济的运行是围绕着GDP的规模和GDP的速度而展开的。谈到经济发展,谈到经济工作,不可能绕开GDP的规模和GDP的速度,但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说GDP的规模和GDP的速度当然重要,但是现在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了,那是什么呢?那是质量与效益,因而就有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样一种新的提法。所以为了实现围绕着质量和效益而布局经济工作,而谋划经济发展,才有了新发展理念”。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GDP的规模和GDP的增速以及GDP的质量和效益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呢?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高培勇表示。
第二,在谈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高培勇称,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政策的主线,它的对立面就是以逆周期调节为主要特征的需求管理政策。因而,从需求管理政策迈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必需面对的问题。
高培勇称,有几个方面的转变必然要发生。其一,要从站在需求侧移步于供给侧;第二要由聚焦需求总量转变为聚焦供给的结构;第三要由关注短期的平衡转为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要由主要动用政策手段的操作转为深化改革的行动。
他举例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是因“新老矛盾交织,结构性与周期性问题叠加”所致,换句话说,导致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是来自于一个方面,而是来自于一个或多个方面,不是来自于一个因素,而是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因素。
“简单的操用逆周期调节政策去应对经济下行,绝对会有效益,但是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不能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当面对周期性下行压力的时候,逆周期调节政策无疑是有效的,但是当面对体制性或结构性问题因素影响的时候,逆周期调节恐怕就不那么有效,而必须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