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深度分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产
招商宏观 / 2019-11-14 11:47:34
中美竞争下聚焦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与竞争力
四、 中美竞争下聚焦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与竞争力
1、附加值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著名的描绘利润分配情况的“微笑曲线”表明:第一,对于同一行业而言,我们可以以附加值率的高低来代表某国在该行业的相对发展水平;第二,企业提升利润的两个方式是提高研发能力和发展品牌。
据此,我们以WTO-OECD基于各国投入产出表所计算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网络中的价值链地位进行分析。
(1)从总量来看,中国所占据的制造业附加值已位列全球第一。
截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中美欧日是四大巨头,分别占据了24.5%、16.8%、15.5%、6.9%的制造业附加值。除此之外,欧盟其他国家(英国、瑞士等)、亚洲(韩国、印度、印尼、中国台北等)以及美洲(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的部分国家也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占据一定位置。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附加值占比持续增长,所有美欧日份额的下降部分均被中国占领,亚洲区域明显增强。
(2)从全球/中国制造业附加值行业分布对比来看,中国在纺服、基本技术、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与电气设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结构上,我国的优势产业为纺服皮革(+3%)、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2%)、机械设备(+1%)、计算机电子与电气设备(+1%);美国的优势产业为化工、非金属矿物制造(医药、石油)、仪器制造(医疗器械等)、农产品;德国的优势产业为汽车制造业、化工产品(医药等)、仪器制造(医疗器械等);日本的优势产业为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仪器制造业。
(3)中国在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表现突出。
动态来看,提升幅度大的行业意味着更为明朗和乐观的发展趋势,2005年至2016年,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幅度排序为: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高铁)>电气机械及器材>橡塑制品>纸制品与印刷。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