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如何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详情

如何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金工第一小组宏观经济 / 2019-11-24 11:59:11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学的空前思考。从全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 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态势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只有在彼此重建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 才能为经济市场的转型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本文主要研究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关键词:重建; 宏观经济学; 金融支柱;
 
宏观经济学自从诞生以来, 基本每十年都会产生一场关于宏观经济学发展路径的理论革命。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为这种理论革命提供了一次发生和发展的平台, 同时也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主流影响对金融危机的忽视以及因此陷入的理论困境, 也不断阻碍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其实践的有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 促进宏观经济学的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述
 
宏观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学者对经济学的研究理论, 也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总供给和总需求、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及总构成、人口与就业、货币与财政、经济预算与经济政策、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一种宏观的经济学现象。同时,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相对而言的, 两者存在的区别如下。
 
首先是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一般较为狭窄, 善于个体的经济单位, 如厂商和家庭等, 这些细小的单位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整体, 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居民的需求总量等问题。
 
其次是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所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分配和配置等基本问题, 也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 最大的目的是想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将资源的基本配置问题作为研究的前提, 将社会和国家效益作为研究的主体, 以此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为个体分析法, 以经济总量中的单项数值为研究主体。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法, 根据经济发展的总体运行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 其中既包括个体的总量, 也包括平均总量[1]。
 
最后是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充分信息和完全理性等, 并认为调节资源配置效益的方法应该是那只“看不见的手”。而宏观经济学的市场机制是不够完善和具体的, 认为政府的调节能力有限, 通过“看得见的手”才能有效纠正市场中的各种缺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