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疫情下半场: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复苏 详情

国内疫情下半场: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复苏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 2020-04-01 10:51:38

危机时刻的危机思维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面对灾害,我们要防止做错什么
 
面对灾害,我们要防止做错什么?李剑阁认为,第一,能力建设与保有成本之间要有权衡。实行大规模投资拉动和刺激经济的时候,投资效益的原则也决不能废弃。补短板固然是必要的,但从投资角度讲,也要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分析,要考虑投资的实际作用、建设与维护的成本负担等问题,不能因此挤占其他必要领域的支出。第二,坚持市场化改革,不走回头路。每一次灾害发生,计划经济就有回潮的苗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倾向。这次新冠肺炎发生后,舆论上又有较多关于强化公有医院、批评前期医疗改革成果的声音,否定“社会办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这个倾向是非常危险,容易导致“财政真花钱、基层假干活”。重大灾难之后,我们应该对体制机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完善,而不能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否则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在下一次危机事件中。第三,新基建要坚持市场导向。要考虑在现有体制下,避免与实际脱节。有些地方将某些“新基建”的项目摊派给基层,如5G基站建设。这样产生不了投资带动效果,还挤占了基层的日常开支,扭曲了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李剑阁认为,只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良好的国家信誉,体制是健康的,方向是正确的,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次的经济衰退。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危机时刻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危机思维
 
赵燕菁认为,现在最亟需的,是做出一个大判断,我们面对的是正常的周期性经济波动,还是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如果是后者,我们就需要切换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目标体系和行动模式,在危机时刻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危机思维。危机增长最关键的是创造有效需求,所有基建最终都必须建立在需求之上。就中国目前发展阶段而言,最主要的消费品,一个是住房,一个是汽车。当年德国就是依靠这汽车和住房带来的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率先走出上个世纪三十年的大萧条。住房方面,可以借鉴先租后售模式(1998年房改),让收入最低的居民也可以通过租满一定年限后补差价买下房子。这样,既可以避免对现有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还可以带动装修和家电的大型耐用消费品行业增长;汽车方面,建议全面取消摇号购车等限制措施,降低汽车购置费。同时对现有道路进行智能化改造,根据车辆对道路资源的使用情况来收费。释放汽车消费的需求,提高道路资产价值,在债务不变的条件下,达到去杠杆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需要“新”宏观调控框架和理论思维处理疫情影响下的经济调控问题
 
刘元春认为,当前需要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框架和理论思维,处理疫情影响下的经济调控问题。第一,在不同阶段,疫情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具有不同性质,政策的把控必须匹配冲击的性质。比如,在疫情全面爆发和全面管控期间,政策要配合物资调配,打好疫情阻击战;疫情好转之后,首先要通过行政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循环;疫情完全控制之后,市场发挥作用,这时候,疫情带来的供给、需求损失将全面显现,出现萧条期,具体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民众信息不够、局部出现供给瓶颈,因此政策上要有针对性的扩张有效需求。当前的重点是要通过行政的力量推动复工复产。第二,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和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精准的政策匹配。然后考虑是否应该加大逆周期调整,是否应该加大稳投资力度,或是是否应该加大“新基建”为先锋的投资扩张政策,最后才会延续到发展“新基建”该把握什么度,用什么范围,谁做主题等问题。
 
中保投资董事长任春生:治急病和治顽症方法不同
 
任春生表示,此次疫情导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中断,不同于以往经济循环和结构性恶化,治急病和治顽症方法不同,中国这几年降杠杆成效显著,情况也不同于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市场。他建议当前的宏观政策,一是补缺口,保必需品、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二是在疫情可控的条件下加快复工复产,激活企业自我修复;三是加强投资,新旧基建结合,在发展“新基建”的同时,补足传统基建短板。生产和投资是保就业、拉消费的基础。任春生认为,在外部疫情控制错后、全球经济衰退、逆全球化等因素影响下,外需明显减弱,生产和投资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更加关注在实现可自我循环、自我消化的领域,二是在引领未来长期发展进可攻、退可守的基础性、依托性项目和必需品上,防止形成难以消化的过剩产能。在金融支持上,实体经济需要的资金形式是多样的,财政资金在数量和方式上都无法满足,产业投资更多地需要社会和金融资金参与,保险投资应创新投资品种和管理模式,更好对接实体经济多样性合理需求。
 
申万宏源总裁助理陈晓升:不能忽略疫情冲击的第四阶段
 
陈晓升认为,疫情的冲击有四个阶段,一是国内经济活动暂停,二是国内经济重启成本,三是全球经济活动暂停,四是经济活动在按下“暂停键”后,出现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从而引发全球金融信用风险,继而导致金融危机。目前,我国主要是应对第一、二阶段的冲击,对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过多的动作。但如果现在不就第四阶段的冲击构建应对政策框架,后期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他认为货币政策只解决流动性问题,但全球政府财政资源很难拿出和2008年中国四万亿相匹配的财政支持力度来应对疫情的冲击。此外他还肯定了南京等地发放消费券的刺激消费方式。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不能将危机应对政策和改革对立或混为一谈
 
邢自强表示,不能将危机应对政策和改革对立或混为一谈。危机应对的宏观政策,讲究的是最小化副作用的同时,准、狠、快。“新基建”投资占整体基建投资的8%左右,难以成为应对疫情冲击的主要抓手。改革措施方面,几个重点城市群的土地使用改革、资源配置、以及下一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提升长期生产率等都是大方向。从应对政策角度,参考全球各国目前推出的一揽子方案,总方向是纾困,用财政的钱、准财政(政策金融)的钱、国有资源的钱(水电、租金、出行费用),为企业和个人在停摆期间的损失部分买单。我国发行特别国债,可以兼具长期投资和短期纾困,除了一小部分用于基建和公共卫生开支外,剩余部分可用于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纾困,具体措施为退税、免租、免息、免社保缴费、发消费券。
 
上海外经贸大学教授汪其昌:放松管制,充分发挥个人企业家才能
 
汪其昌认为,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企业家才能,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干预,尤其是在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领域;要改革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和方式,保护公司和私人创业的积极性;此外新经济新产业呼唤新的规则体系变革,新经济新产业更多依靠消耗人的智力资源、知识和数据信息等抽象生产要素,由此需要新的与之匹配的金融、法律、行政管理、政府服务等规则体系变革。
 
清控银杏董事长罗茁:希望政府对创投行业减负松绑,减少行政干预
 
罗茁认为,创投行业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大,募资难等问题加重。他从行业的角度建议监管层重视并帮助解决募资难和流动性的问题,希望创业板注册制能尽快实施,吸引社会资本敢于投资高科技企业。同时希望政府对创投行业减负松绑,减少行政干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