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大概率负增长,降准降息仍可能推出 详情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大概率负增长,降准降息仍可能推出

第一财经 / 2020-04-13 10:44:38
原标题:一财首席经济学家:一季度GDP大概率负增长,降准降息仍可能推出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大概率负增长,降准降息仍可能推出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次调研中,有20位首席经济学家对2020年度GDP增速进行了预测,他们将预期均值由2019年底的5.96%大幅下调至2.87%。所有经济学家均预计2020年GDP增速将会放缓。短期内经济所受影响更为显著,第一季度GDP增速将大幅下滑至负数,预测均值为-6.48%。
 
2020年4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7.81,高于上月,但仍低于50荣枯线,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一个月新冠病毒仍将对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3月经济数据较2月有所复苏,但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CPI和PPI同比增速低于上月,投资与消费数据出现好转但仍为负值,贸易数据将由逆差转为顺差。
 
经济学家们认为,未来积极的政策不会缺席,3月新增贷款、社会融资总量以及M2同比增速均显著上升,有4位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一个月存款基准利率将会下调,有17位预计4月央行将会下调一年期LPR利率,有2位经济学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在4月内将会下调。
 
他们认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在,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由上月底的6.98下调至7。
 
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大概率负增长,降准降息仍可能推出
 
信心指数:较上月回升
 
2020年4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7.81,高于上月,但仍低于50荣枯线,经济学家们预计短期内新冠病毒仍将对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的经济学家中,兴业证券王涵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55,中国银行陈卫东给出本次信心指数预测值的最低值35。
 
图胜数字科技李文龙表示,3月份以来,国内复工加速,有助于第二季度GDP增速回升,但中国经济面临疫情带来的第二轮冲击:随着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全球各国同样出现消费、生产与物流放缓,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对中国而言则是大批海外订单被取消,进而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企业以及在中资海外公司造成冲击。同时,疫情在欧美仍处于失控状态,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并继续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兴业证券王涵表示,国内疫情逐渐过去,经济将恢复正常。相对于1~2月经济的明显冲击,接下来经济将明显反弹,预计很快会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海外疫情严重,还没有看到拐点,要警惕疫情的输入性二次传播;海外经济衰退可能通过出口等方式拖累国内经济。接下来,国内经济政策的一个重点,是帮助生产和消费尽快恢复正常。总量政策,财政上的基建,货币上的降准降息,对需求的刺激在疫情后将会更有效,可能会进一步侧重。
 
GDP:全年增幅预期大幅下调至2.87%
 
新冠病毒给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本次调研中,有20位首席经济学家对2020年度GDP增速进行了预测,他们将预期均值由2019年底的5.96%大幅下调至2.87%,中位数为3%。
 
同时,有23位经济学家对2019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进行了预测,他们均认为病毒及停产限工等防疫措施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第一季度GDP增速预测均值降至-6.48%。
 
中国银行陈卫东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对经济运行带来了重大影响,中国经济正在遭受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或现罕见的负增长。展望二季度,由于存在疫情“倒灌”的风险,中国经济继续面临多重压力,预计二季度GDP将恢复正增长至3%左右。中国经济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结构性因素(新旧动能转换、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和周期性因素(疫情全球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多重夹击。建议特殊时期特殊应对,宏观政策应果断出重拳做出调整,把稳定就业、扶助中小企业、保障民生放在首位。
 
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认为,二季度我国经济会出现3%左右的反弹,如果世界疫情在上半年基本得到控制,全年经济在2.5%左右。应对疫情冲击应主要依靠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扩大支出支持企业、居民和部分地方政府渡过难关,发行消费券或直接现价补助,稳定消费。扩大教育支出,扩大中招和升专、专升本延迟就业。增加企业稳岗补贴,稳定就业。稳定投资,增加公租房和廉住房建设。
 
物价:3月CPI和PPI同比增速均低于经济学家预期
 
统计局公布的3月CPI和PPI同比增速分别为4.3%和-1.5%,均低于上月,也低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预测均值分别为4.78%和-1.32%)。
 
长江证券伍戈表示,价格方面,疫情之下多国开始禁止粮食出口,但我国进口依赖度较低、库存充足,短期内对我国冲击有限。总需求低迷使得CPI通胀有望明显回落。工业品方面,国际石油价格战仍存变数,但海外大面积停摆下需求不足仍将是掣肘油价和其他工业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国内需求修复或不足以对冲海外经济剧烈下滑,二季度PPI通缩或将进一步加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消费较上月回升
 
上月公布的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20.5%,经济学家们预计3月数据将回升至-9.39%,较去年3月(8.7%)数据大幅下滑。其中,3.5%的最大值来自渣打银行丁爽,毕马威康勇给出了最小值-25%。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展望二季度以后的中国经济,最有希望启动的是消费内需,从城市化和消费升级等角度观察,消费稳定增长的趋势未变。前两个月的必选消费保持稳定,但可选消费大幅下滑,原因是疫情导致的居家限足,而在二季度以后随着经济生活恢复正常,搁置的可选消费有望逐渐释放。政府可以将新增财政赤字中的大部分,用于补贴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出口欧美企业,以及对汽车和家电消费进行专项减税和补贴,可以促进二季度以后的消费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实现全年5%左右的消费增长。
 
工业增加值:高于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76%,较统计局公布的1~2月值(-13.5%)上升6.74个百分点。其中,中泰证券李迅雷给出了最小值-20%,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大值4%。
 
招商证券谢亚轩表示,3月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但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工业增加值由于基数偏高的原因,可能回升力度低于预期,除非2020年有更强的季末效应存在。从电厂耗煤量看,3月前三周环比改善明显,但同比降幅并未明显改善。钢铁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综上,预计3月工业增长同比增长3.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月上升
 
经济学家们预计,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15.2%,较统计局公布的1~2月值(24.5%)上升9.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高值-2%,毕马威康勇给出了最低值-26%。
 
兴业银行鲁政委表示,高频数据显示,直到3月中下旬螺纹钢库存、水泥库存才开始去化,反映建筑活动自3月中下旬开始有明显的恢复。根据百年建筑网发布的调研数据,到3月16日,项目实际复工率为74.5%,劳务到位率为63.9%。因此,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可能回升,但继续负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升
 
调研结果显示,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9.94%,较统计局公布的1~2月值(-16.3%)上升6.36个百分点。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给出了最高值-2%,毕马威康勇给出了最低值-17%。
 
民生银行黄剑辉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由10.2%降至10.0%。他表示,土地购置面积的连续下行和土地购置费增速的持续回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构成持续下行压力。与此同时,施工面积稳定增长,建安投资仍有一定支撑。综合而言,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高位回落。
 
外贸:转为正值
 
经济学家们预计,3月贸易数据将由上月的逆差70.9亿美元升至顺差146.15亿美元,出口数据将与今年1~2月的公布数据(-17.2%)保持稳定,预计为-16.59%,进口数值预期为-11.31%,低于于1~2月数据(官方公布值为-4%)。
 
海通证券姜超表示,1~2月进口降幅低于出口,贸易逆差70.9亿美元,主因在于疫情和停工影响国内生产,外贸企业出口推迟。随着国内复工率逐步提升,3月有望弥补2月因停工推迟的部分出口,国内生产对出口的影响或逐渐减轻。1~2月外需受疫情的影响还未明显出现,美、日制造业PMI整体稳定、而欧元区PMI回升,但海外疫情扩散后,如果冲击海外经济,将增加外需的不确定性,未来出口受到的影响将取决于海外的疫情及应对。
 
新增贷款:较上月明显上升
 
3月新增贷款由2月的9057亿元上升至28500亿元,超出经济学家们17984亿元的预期。
 
新时代证券潘向东表示,3月全国复工复产加速,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信贷需求也会上升。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3月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降。资金需求、供给上升情况下,信用创造稳健,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会上升。
 
社会融资总量:高于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3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2.92万亿元,较央行公布的2月数据(0.855万亿元)显著上升,低于央行公布的3月数据(5.15万亿元)。
 
交通银行唐建伟表示,3月金融数据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企业产能恢复进度。企业产能恢复虽尚未到达100%,然而在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推动下,趋势向好是十分确定的。3月企业融资需求较2月将会呈现明显改善。再者,3月LPR虽未进一步回落,然而境外降息潮,境内未来降息的预期依然强烈,前期受疫情防控影响的房地产市场也正在逐渐修复。以3月30大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期对比来看,房屋销售情况已恢复至同期的50%左右水平。进而地产开发融资、居民购房融资需求都将呈现恢复态势。从城市交通客流情况等数据推测,3月服务业的恢复情况也较为积极。然而全月数据离“全面恢复”后的情况应该仍有差距。综合估计,一季度信贷融资需求将实现6.4万亿左右。
 
M2:增速较上月上升
 
3月M2同比增速公布值为10.1%,高于上月水平,也超过经济学家们的预期。
 
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M2方面,贷款是我国货币创造的重要渠道。由于近期贷款同比增速稳中有降,M2同比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超八成经济学家预计4月一年期LPR利率下调
 
给出存款基准利率预测的20位首席经济学家中,有4位预计未来一个月存款基准利率将会下调,其他经济学家预计4月份这一数据将维持不变。
 
21位经济学家对一年期LPR利率进行了预测,其中17位预计4月央行将会下调一年期LPR利率,4位预计到4月末一年期LPR利率将维持4.05%的水平不变。
 
同时,有2位经济学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在4月内将会下调,18位经济学家表示存准下调的可能性极小。
 
汇率:经济学家们下调年末汇率预期
 
经济学家们预计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将较3月底数据(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0851)升值至7.05,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期则从上月底的6.98下调至7。
 
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从4月来看,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在,避险需求仍然较强,预计美元指数仍将维持高位区间,中国经济虽然转向全面复工复产,但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将导致出口低迷,这两项因素决定人民币仍将处于弱势。但由于中国仍然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无风险利差仍然较大,预计相对于其他币种仍然强势。
 
官方外汇储备:公布值低于经济学家预期
 
经济学家们预计3月底官方外汇储备为30972亿美元,高于公布数据(公布值为30606亿美元)。
 
交通银行唐建伟认为,3月以来,美元指数大幅上涨。截至3月30日,美元指数报98.6,小幅上涨。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有所贬值,粗略估计,汇率估值因素可能带来外汇储备减少约60亿美元。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1%左右降至0.9%左右,而欧元区10年期公债收益率由-0.6%升至-0.3%,债券估值效应对外汇储备或有小幅正向贡献。3月以来,欧美股市持续大跌,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及欧洲STOXX50指数等下跌幅度均达14%左右,也可能对外储有一定幅度的拖累。此外,3月以来,受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外资出现减持中国股票回国救急的趋势,其中,陆股通累计流出约700亿元,跨境资金可能小幅流出。总体考虑,预计3月末外汇储备或下降200亿美元。
 
政策:降息降准仍会推出
 
中泰证券李迅雷表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当前面临的不仅仅是完成目标的问题,而是居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甚至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连锁调整的问题。所以积极的政策虽然可能迟到,但注定不会缺席,无非是预防式放松,还是倒逼式放松的区别。后续货币降准降息仍会推出,不能排除边际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可能;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增大,边际政策放松是可以预见的;财政边际会发力,新基建和疫情相关支持会是主要方向,基建大幅飙升概率较低。十几年未调整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都调整了,往前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对积极政策还是可以有更多期待。
 
京东金融沈建光表示,疫情冲击下,中国自身“经济暂停”导致的经济损失空前。当前的政策重点无疑应放在稳就业等方面,关键仍是中小企业;就应对外部冲击而言,必须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内需政策极为关键,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的组合需要保持力度,为消费券、新基建等政策实施提供保证。
 
招商银行丁安华表示,未来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将加码。后续的关键在于居民信贷能否恢复,以及企业信贷的增加能否对应产出的恢复。下一步,除了进一步提高政府杠杆率以外,预计政府还可能通过盘活公共资产和资源,引入更多市场机制,配合积极财政的发力。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预测与判断
 
在本次调研中,有14位经济学家对今年政府经济预期目标的部分指标进行了预测,他们对2020年GDP增长预期目标的预测均值为4.09%,中位数为4%。其中有12位给出了低于5.5%的预计值,有两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将定为5.5%。还有两位经济学家认为疫情对全球以及我国经济的冲击非常大,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今年不设立GDP增速目标。
 
同时,调研中有17位经济学家给出了全年CPI同比调控目标的预测,均值为3.4%,中位数为3.5%。最大预测值4%来自中国银行陈卫东,最小预测值2.2%来自中泰证券李迅雷。
 
毕马威康勇认为,保障就业、民生比单纯追求宏观经济增速目标更重要,建议更加关注受疫情影响大的弱势群体,保证就业和社会的稳定。

 
本期“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24位经济学家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程实: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陈卫东: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丁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康勇: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姜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文龙:图胜数字科技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唐建伟: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潘向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王涵: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谢亚轩: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许思涛: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周浩: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师
 
周雪:瑞穗证券亚洲经济学家
 
朱海斌: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