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许再越:跨境人民币清算面临的新挑战 详情

许再越:跨境人民币清算面临的新挑战

当代金融家 / 2020-05-10 11:57:25
 
来源 |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0年第4期,原题为《推进金融科技与跨境清算系统融合发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在全球使用不断扩大,境内外市场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推进金融科技继续融入跨境清算服务,为金融活动和国际经贸往来创造更安全、更可靠的跨境资金支付清算环境,对跨境清算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
 
许再越:跨境人民币清算面临的新挑战
 
跨境清算公司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系统)的运营主体,始终坚持“风险为本”原则,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跨境清算系统建设、标准普及、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创新应用,着力提升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专业性,服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CIPS系统建设及其金融科技应用
 
CIPS系统的建成和运行实现了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体系在运行时间、清算路径、报文标准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便利了跨境人民币的业务处理,有效支持了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跨境个人汇款和金融市场业务资金结算等多种应用场景,是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标志性举措。
 
在CIPS系统建设和发展中,跨境清算公司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在中国人民银行统筹指导和清算总中心支持配合下,积极探索发挥金融科技提升跨境清算效率优势的最佳路径,同时始终把维护清算安全摆在CIPS系统建设的突出位置,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系统安全生产双轮驱动、协同并进。
 
CIPS系统建设以高标准起步,主动对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PFMI)等国际监管要求,结合我国跨境清算实际,增强金融科技要素的赋能水平。
 
在交易处理方面,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的技术整合,CIPS系统可全面支持清算行、代理行、NRA等原有跨境支付结算模式。在报文标准方面,在采用国际通用的ISO 20022报文标准基础上,充分考虑与现行其他格式报文的转换要求,采纳了统一规范的中文四角码,支持中英文传输,在名称、地址、收费等栏位设置上更有利于人民币业务的自动处理,并支持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在兼顾效率和安全方面,通过优化账户设置,支持直接参与者一点接入,集中清算,实现在缩短清算路径、提高结算效率的同时,降低因结算账户分散所带来的出错风险。此外,CIPS系统支持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之间建立多对多代理关系,支持参与者在公平竞争基础上为实体经济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CIPS系统投产后,跨境清算公司积极研究科技手段利用,持续推进系统功能优化,实现了多项独特性改进成果。
 
一是针对支付系统对差错“零容忍”的要求,结合考虑未来业务增长潜力,采用差错处理、冗余备份、并行处理、数据实时复制等多种技术手段,从应用软件、硬件、网络链路、数据中心等方面,持续增强CIPS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2016年,CIPS系统主备数据中心具备了可同时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并实现了双向快速切换,有效确保业务连续性。2019年,跨境清算公司首次组织了带业务模式的主、备中心切换运行,站点切换用时65秒,无业务丢失。实际上,CIPS系统自投产以来,安全稳定运行率一直保持在100%,确保了各类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顺利开展。
 
二是与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线互联,实现了人民币付款、付款交割(DvP)等金融市场业务结算,支持“债券通”北向通等金融市场业务结算,有效降低了跨境金融市场交易资金结算风险。
 
三是为满足CIPS系统参与者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在实时全额结算模式基础上引入定时净额结算机制,丰富结算模式,实现流动性更为节约的混合结算机制。
 
四是持续优化与大额支付系统的联动设计,在注资、调增(减)等业务场景中,完善与大额支付系统的交互性,减少清零异常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控制系统性风险,同时保障系统间业务处理的可靠性,大幅延长CIPS系统对外服务时间至5×24小时+4小时,全面覆盖全球各时区的金融市场,支持当日结算。
 
五是CIPS系统直接参与者向境外主体开放,为此在数字证书和传输路线方面均采用商密级(SM2/SM4)加密算法,采用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机制,保障数据在生成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确保CIPS系统业务处理的安全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