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研究
“十四五”时期,全球经济在经历世纪疫情冲击后艰难复苏,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能源地缘格局和粮食供应市场,西方对俄大规模制裁致使全球经济秩序深度调整,美西方对我国高科技和优势产业领域的贸易投资打压层层加码,“脱钩断链”“去中国化”向纵深推进,全球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难度显著加大。“十五五”时期,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大国经济力量对比东移趋势仍将持续,中美博弈将成为扰动全球地缘格局的主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贸易投资增长面临诸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影响。
一、全球经济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持续低迷
(一)从2025年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因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和贸易紧张局势升级而显著恶化,美国经济受影响程度大于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全球
经济增长率从年初的3.3%大幅下调至2.8%,为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26年
经济增速回升至3.0%,但仍低于2000年至2019年年均3.7%的历史平均水平。分国别看,美国今年经济增速从1月预测的2.7%大幅下调至1.8%,为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预计2026年进一步放缓至1.7%。欧元区今年增速从1.0%下调至0.8%,预计2026年回升至1.2%,德国经济预计陷入停滞,法国、意大利增长乏力;日本受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长停滞制约,今年增速从1.1%下调至0.6%;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从1月预测的4.6%下调至4.0%,为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之一,预计2026年维持4.0%,较1月预测下调0.5个百分点。
(二)从未来五年看,全球经济增长呈现持续放缓态势,可能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但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十五五”时期,考虑到人口老龄化、新增就业减少以及地缘形势更趋紧等因素,主要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将呈现持续放缓态势,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或将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中国而言,IMF认为,如果不开展重大的结构性改革,实现生产率增长和内外部经济再平衡,预计
中国经济增速将在2028年逐渐下降至3.5%。届时,中国和美国的GDP将分别为27.4万亿美元和32.3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84.83%。彭博社测算,2024—2029年中国仍将是
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资料订阅联系人:张老师 18618293457(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