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建言“十四五”能源发展 农村能源发展 详情

建言“十四五”能源发展 农村能源发展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 2020-08-24 10:17:01
建言“十四五”能源发展系列活动
第七场: 建言农村能源发展
2020年8月7日
总结报告
 
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高度关注的话题,连续多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角”。得益于电气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农村能源发展曾经是令众多发展中国家羡慕的榜样。可是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能源发展被忽视,农村成为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直到近年来因散煤燃烧问题才引起重视。
 
中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离不开广袤的农村。不仅农村居民的炊事、取暖、热水和出行需要清洁、可靠、经济可承受的能源供应,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就地开发利用亦是现代能源供应与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农村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国家层面的现代能源体系将是不完整的。
 
“十四五”期间,中国如何规划农村的能源发展?如何给农民提供用得起、用的上,用着方便、没有污染、关键时刻不断供的能源解决方案?中国农村又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发展灵活、经济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而且,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机动车辆的普及和电动化推广,如何加强或更新农网?如何才能让中国的农村能源再次伟大?
 
2020年8月7日,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携手亚洲开发银行、北大能源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建言“十四五”能源发展系列活动第七场,以“建言农村能源发展”为主题举办了专家研讨会。
 
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农村清洁供热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旭东以“构建未来农村清洁能源体系”为主题做了主旨发言。山西长治能源革命研究院院长吕彤以“农村清洁能源可持续研究”为主题结合在山西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实例做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部主任朱晋以“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为主题分享了农村车辆电动化方面的体会。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以“每人十千瓦村镇”为主题结合他在欧洲的走访纪实分享了欧洲农村能源发展的经验。农村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也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的思考。
 
“十四五”国家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组长吴吟、副组长周大地、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北大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等专家做了点评。来自国家部委、学术机构和相关企业约30位能源行业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首席执行官翟永平与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1. 杨旭东教授的主要观点总结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农村清洁供热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旭东的演讲的题目是“构建未来农村清洁能源体系”,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农村生活用能量大、面广、清洁度低,引发的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最新全国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生活总能耗约3.27亿吨标准煤,其中散煤约1.41亿吨标准煤, 电约2140亿千瓦时(约0.7亿吨标煤),LPG为831万吨,生物质燃料1.8亿吨(约1.03亿吨标煤)。其中北方采暖和北方炊事占总用能量的60%以上,是生活能耗大头。2018年,我国农村建筑用能约3.1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建筑总用能的30%。其中包括1.3亿吨标准煤的散煤、0.9标准煤的生物质直接燃烧,这些都属于典型的非清洁用能,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
 
近年来,农村清洁用能一直是北方清洁取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大气环境治理的难点。自2017年国家启动了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后,前后三批43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提出到2021年城区的清洁取暖率要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由于国家强力推进,我国农村清洁用能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18年底,京津冀和周边地区进行了清洁取暖改造1372万户,理论减少散煤3000万吨,其中北京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试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72%,其中城区基本上达到100%,城乡结合部和县城达到75%,主要农村地区是43%。
 
虽然清洁取暖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存在 “煤改气”或“煤改电直热”的技术路线没有得到很好优化,造成成本高(初装费、运行费高)、大量的政府补贴无法持续,大面积“气荒”、用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推广模式和路径不明确等问题。
 
(2)“四一模式”是解决北方农村取暖的根本途径。
 
目前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技术有很多,这些技术在类型(包括燃气、生物质燃烧、燃煤、电直接制热、电热泵、太阳能等)、成本、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差别非常大。即使是同一种技术,具体应用条件差别也非常大。基于以上考虑,解决北方农村取暖必须同时以清洁、节能、低碳、舒适为目标,并要使百姓、政府和当地资源三方面都能承受。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四一模式”,核心是“四一”的谐音“适宜”。“四一”的含义包括:第一个“一”是指每一户建筑节能的改造加上热源侧改造的初投资尽量不要超过1万元,即成本要低;第二个“一” 是指每年的运行费最好不要超过1千元,既高效且运行费又低;第三个“一” 是“一键式”操作,做到好运行、易维护;第四个“一” 是指要有一个规划,要做到易推广、好复制。
 
现实中,真正实现四个“一”并不简单,因为很多技术无法同时满足“四一”要求,对技术选择或创新要求较高。“四一模式”不仅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承受力问题,还要在实际中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村现实。通过大量实践表明,同时满足“四一”要求的技术是存在的,如经济型保温(北墙内保温+屋顶吊顶保温)、清洁生物质取暖炉、低温空气源热泵热风机以及它们的组合,需要在更多的地区进行农村建筑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示范来对这样的技术进行筛选与论证。
 
(3)我国农村建筑节能及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示范已有一定的推广基础。
 
目前,农村建筑节能及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示范总体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各地还没有形成适宜的技术路径,尤其是要考虑经济性及在农村大规模实施的可承受性。但在实践中,有些成功经验已经涌现,也具备了进一步推广的基础。
 
比如,“靶向按需保温”的技术创新模式,即:主要遵循“大用大保、小用小保、不用不保”原则,对经常用的房间加大保温力度,对不用的房间不做保温,来提升建筑节能改造和保温效果的经济性,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经济性保温。
 
再比如,在煤改电技术选择方面,选择“低温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可以解决常规冷暖空调运行范围窄,尤其是冬季低温环境下没法启动或者制热效果特别差的问题,可以在非常低的室外环境温度下正常制热,而且设备很容易安装,维护简单。该热风机可以随开随关,根据需要设定室内温度,非常有利于节能,而且单台容量对电网负荷需求小。
 
此外,在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和新型炉具方面也已有一定经验。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是“创新燃料加工模式”(包括一村一厂的分布式代加工、把加工厂建在村子边上的就近加工、消除中间环节的代加工模式)和“清洁高效低成本炉具”。对于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的像内蒙古、东北等地,还可以尝试把大量的生物质聚集起来,变成生物天然气,经过提纯后变成纯天然气,这些技术现在也已有许多示范项目。
 
(4)对“十四五”规划的建议
 
第一,将生物质作为唯一的零碳燃料,给予更加重要的地位。应该考虑按照当年发展煤、油、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战略思路,顶层规划好生物质未来,培育新型能源生态体系。将生物质发展为战略新能源,使其具备在使用总量上基本替代现有农村散煤劣质煤,并适当向外部输出绿色能源的能力。
 
第二,更加重视农村能源发展,尽快出台政策,建立试点示范,利用农村广阔的空间资源, 建立像粮食一样的能源供应与服务保障体系,鼓励生物质燃料、风电和光伏的发展。将应用范围从农村延伸到城镇,使其逐渐形成国家级公共基础服务行业。在这一行业,农民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农村既是资源利用者,又是资源提供者。农民通过粮食与能源双生产、双输出可以进一步增加收入。建议十四五期间在农村地区先行建成与粮食生产等同的生物质新能源利用示范县 100 个、示范镇1000 个、示范村 10000 个 ,彻底改变生物质消纳的被动局面。
 
第三,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和清洁取暖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引导农房建设向绿色生态化发展,继续推动更大范围的试点工作。作为农村能源革命的前奏,推广建设新型零碳村镇。
 
第四,加快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直流微网技术创新和试点建设,推动未来直流、柔性农村产、储、用、供新的用电模式。力争形成良好的市场化、规范化机制和农村能源建设的长效投融资模式。
 
2. 吕彤研究员的主要观点总结
山西长治能源革命研究院院长吕彤的演讲题目是“清洁取暖可持续研究与农村“十四五”清洁用能建议”,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解决中国农村能源问题必须把握好各种差异性与共性。
 
差异性主要体现在:1)同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农村。华北及西北区域内共有数以万计村落,每个村户籍人口规模从100-4000人不等。大小不一的村庄给清洁取暖的解决方式选择带来困难,体量大的村庄由于规模化效益,解决清洁取暖的方式可涵盖电、气、热等多种能源形式。体量小的村庄选择则十分受限。2)同样的农村,不一样的房屋。各地区房屋建设受历史文化、居住习惯、土地面积、村庄规划等多方面影响,不同房屋结构同样影响农村清洁取暖工作的开展。3) 同样的房屋,不一样的供暖形式。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供暖形式也会以地形、风俗、生活习惯、地区能源供应情况、种植作物不同等出现较大差异。以种植作物比较多样的渭南市为例,种植果树地区传统倾向于柴火灶台联通火炕的供暖模式,而玉米小麦种植地区则倾向于煤炉独立取暖。为更好推广清洁取暖,就必须考虑地方居民生活现状,一刀切的结果就是农民无法习惯差异极大的新型方式,造成散煤复烧。4)同样的房屋,不一样的能耗。青壮年更能接受清洁取暖,但人口流失较大。留守老人节省习惯根深蒂固,大部分认为只要比煤便宜才能接受。此外,是否穿厚衣服决定室内温度的舒适度,屋门出入频率也决定热量流失程度。
 
共性体现在:1)农村房屋保温效果差。以山西地区为例,农村以2层楼房、老土坯房、砖瓦房三种结构为主。三种结构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保温差异,但三种房屋均未做外墙及门窗保温,热负荷每平米约60-70瓦,远远高于相同地区城市房屋。在城市适用的清洁取暖技术农村未必适合。2)空心化、老龄化严重。随着青壮年进城镇打工和学生进城上学,农村空心化对清洁取暖来说是一个挑战。3)农村人均收入较低。采暖支出意愿不高,设备价格超出居民预期、设备易损坏难维修、使用成本高昂等问题影响农村居民取暖选择。农村房屋保温较差等因素导致同样的技术,农村采暖费用远高于城市。中国作为富煤国家,任何清洁取暖方式都不可避免地会与煤进行比较,并且导致散煤复烧的情况出现。
 
(2)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主要问题是选择供暖方式难、运维保障难、居民接受难。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量大面广,人口分散,房屋保温效果差。导致多策不宜、择策不易。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量大面广,大部分农户对新型采暖设备不熟悉导致的各种故障频发,一次性采购使得厂商后续运维不力,缺乏监督手段和长效机制。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中农民使用意愿与方式的追踪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取暖应用形式改造前较为单一,即常年使用燃煤作为供暖能源,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对新型供暖方式接受度较低,且与燃煤相比,大部分清洁取暖改造方式无法解决炊事问题。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1)低效改造的投资低、使用费用高、居民弃置率高,前脚换设备,后脚散煤复烧;2)改造高效但初投资过高,仅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能够负担,使用效果虽好但“叫好不叫座”;3)除生物质锅炉外,大部分清洁取暖设备均无法提供炊事功能,“燃煤炊事、清洁取暖”现象时有发生。
 
(3)在资源有限、投资受限和环保可接受的条件下,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山西长子县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经验显示,农村清洁能源改造在结合资源条件、经济性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可按照以下方式推进:一是多能互补,因地制宜:摸清实际情况,多种能源互补,多种技术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清洁取暖改造。二是整村推进,设备自选:按“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物质”、“煤改集中供热”等大类整村推进,具体采暖设备由居民自选。三是技术成熟,本地试点:改造技术首先要符合环保要求,其次要经过市场考验,最后要在本地试点成功。四是每年更新,与时俱进:改造方式和技术发展迅猛,清洁取暖市场竞争激烈,应该编写相关的技术引导目录,并且每年更新,与时俱进。
 
针对农村清洁取暖兼顾炊事等问题,长子县的试点也提供了以下需要继续探索的做法:一是利用光伏系统发电解决取暖问题的同时,对炊事进行电能替代,促进可再生电量在非采暖季的就近消纳,促进农村电气化进程。二是鼓励优先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生物质炊事采暖一体炉,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或秸秆同时实现农村采暖和炊事清洁化。三是对于单纯使用空气源热泵(热风、热水)的改造用户,利用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作为农村炊事替代燃煤。
 
(4)“十四五”农村清洁取暖应建立一个市场化、技术经济化并有金融支撑的体系。
 
要调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有作为、企业能盈利、居民可承受、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农村能源清洁发展机制。具体来说,就是需要:1)政府推动。政府的作用在于顶层设计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制定长期化、有效化的补贴政策,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建立技术引导目录,制定与环保挂钩的监督考核机制,并通过适度开放经营许可,形成特许经营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推广机制。2)企业为主。让企业成为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主体,提供解决方案让市场和用户选择。通过企业获取利润、服务客户的自然动机,推动清洁取暖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对各种技术提供相对公平的、相对确定的补贴政策。3)居民可承受。在对农村情况进行摸底的前提下,统筹设计,在改造方式上让农民有自主选择权,在居民可承受的基础上明确政府补贴不是“采暖费”,要让农民出钱才能受益。改革补贴政策,明确政府补贴在改造后使用过程中才补,建立补贴退坡制度,早改早用,早受益,多受益,同时制定强制性措施和兜底方案。4)金融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制定直接针对农户的鼓励政策,支持农户清洁取暖、房屋保温改造、绿色炊事改造等,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完善融资渠道,积极与地方政府探索解决担保、贴息等问题。
 
(5)“十四五”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应关注五个着眼点,把有限的投资化作长期发展动力。
 
一是改建设补贴为运营补贴。延长运营补贴,减少设备补贴,完善补贴发放与设备运营监测,可以通过远程智能平台进行监测,根据居民使用情况按比例进行补贴,并设定补贴上限,即用才补,人少多补,人多少补。二是实现技术公平与居民公平的动态平衡。以技术公平为主,通过补贴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约束改造方式,鼓励技术进步,规范行业发展,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兼顾居民公平,实现两者动态平衡。三是实现市场化与公益化的平衡。坚持市场化原则,谁出钱谁受益,农户出钱是主体,政府角色是推动和奖励,钱不够银行贷,不搞一刀切,同时推动环保微站建设,形成环境约束。奖励资金政府推动下的社会化、公益化、基金化。四是统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北方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老龄化、贫困化,以及普遍存在的并村运动和土地确权,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带有盲目性,先建后拆、昨建今拆、浪费严重,需要高层统筹,规划先行。五是变补贴为贷款。补贴是药引子,金融才是药,因为银行要遵循市场原则,要合规,要贴近企业服务,金融手段也相对丰富、创新,呼吁积极扩大绿色金融,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和力度。
 
(6)“十四五”农村清洁用能应该重视三个背景视角:转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内循环。
 
“十四五”解决农村清洁用能离不开面临的新形势,应将农村能源问题放到相关的国际国内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考虑,其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能源与经济转型;二是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经济内循环,可以清洁供暖改造为起点全面推动农村用能的清洁、可持续化发展。
 
3. 朱晋主任的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部主任朱晋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大。
 
总体上讲,未来大型城市汽车是以存量市场为基础,增量主要在农村或中小城市及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电动汽车可以同时满足出行和农货两用。另外,农村发展电动汽车和整个国家发展电动汽车目标是相同的,比如有利于节油及产业升级等。农村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低,更有条件推广普及多种车型满足不同类型的服务和需求。
 
(2)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改进充电基础设施。
 
交流慢充是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电动车推广的一个基础支撑。但农村往往不像城市为电动汽车单独安装充电桩,有些家庭用空调接口去引线直充,很容易引起用电安全问题,需要改进成为智能插座或更加稳固的基础设施。
 
(3)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发展存在诸多独特优势。
 
一是充电比加油方便,尤其是未来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后优势非常明显;二是在电池换电和充电选择上更加灵活方便,换电模式有助于推广电池标准统一以及梯级利用;三是农村地区电动汽车相对来说对行驶里程不敏感,对成本更敏感,可根据需求灵活进行续航里程配置和电池选择。四是与新能源发展匹配,如与光伏配储能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好的直流微网,缓解因农村电动车增长而对电网扩容形成的压力。
 
4. 何继江博士的主要观点总结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博士的演讲题目是“每人十千瓦村镇”,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建设人均10千瓦村镇,使农村成为清洁电力电源点。
 
将农村光伏发展、土地规划、售电、配网、养老通盘考虑,村里统筹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光伏(人均60平米即够),将农村规划建设成人均10千瓦的清洁电力电源点,农村不再是配网的末端,而是配网电源,既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又可实现反向供电。每人10千瓦,每年发电1000小时即可实现年产一万千瓦时的电量和每年5000元的收入,可以起到相当强的光伏养老作用。为此,建议要提高农村电价,用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光伏太阳能,鼓励发展农村能源合作社,解决土地、投资与运维等问题。
 
(2)启动农村绿色新基建
 
建议启动农村绿色新基建,把农村建筑的保温改造、供暖系统改造、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相关的配电网改造等作为重要内容,提供优惠扶持政策。
 
(3)推动生物质在农村清洁供热的核心作用。
 
欧洲经验表明,配有高效燃烧器、低温水热系统、储热水箱和智能温控系统的生物质供热技术,可以很好解决农村地区清洁供暖问题。该系统加上光伏和保温技术,即可在农村地区建成舒适度很高的房屋。
 
为进一步推广生物质供暖,建议:1)将房间供暖与炊事分开,卧室采用水热供暖系统,厨房则当锅炉房用,可以解决安全问题。2)推广先进的壁炉技术。炕作为传统的蓄热炉具已经渐渐被淘汰,新的炉具应该是具有蓄热功能的大炉膛的安全炉具。3)加强建筑保温改造。如果住房围护结构不升级,保温性能很差,不可能真正实现清洁供暖。
 
5. 李景明首席专家的主要观点总结
农村农业部生态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分享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农村能源问题不能以“一刀切”方式解决,解决方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以往的能源规划和能源政策制定中,更多关注的是城市和工业领域,主要原因是农村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长期处于分散而小型化状态,难以盈利。过去农村能源一直被定位为一个单纯的能源问题,但是实际上农村能源从来都是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过程。比如,在解决农村能源(如:供热)问题时,要在考虑农民关心的便宜、方便、清洁的过程中,还要同时解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问题等。而且因各地存在多方面差异,农村能源问题就不是“一刀切”的方式可以解决的,在贯彻“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多能互补、讲求效益”方针时,对“因地制宜”还要讲求“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2)建议“十四五”规划应研究如何综合解决农村生物质能利用、供热(供暖)、住宅节能问题。
 
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农村供热(供暖)、农村住宅节能是中国农村面临的主要能源问题,应在“十四五”规划当中重点研究如何综合解决,不能像以前把所有思路全部投放到发电上,把所有支持手段都放到风电、光电上。未来希望通过开发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农业农村部门由过去的能源消费大户变成一个能源提供者,在推广风电、太阳能利用的同时,要重视利用好生物质能。目前,我国农村有近10亿吨农作物秸秆、38亿吨畜禽粪污以及其它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转变成生物质能源的副产品,加上丰富的土地、屋顶开发的光热、光电、风能等。这些资源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能源农业”产业。农村将既是能源消费者,同时也是能源供应者。
 
(3)“零碳村镇”模式是引导我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实现农村能源革命的根本路径。
 
希望把现有若干成熟的单项技术进行组装和整合,根据当地的用能习惯、用能规模、资源禀赋,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将生物质能利用、光伏、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房,地源热风机、储能设施和建筑节能等技术有机规划组合,在农村地区引导大家首先从生活能源消费领域建设“零碳村镇”。这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问题,实现农村能源革命的根本路径之一。
 
6.   其他与会专家主要观点总结
 
其他与会专家围绕我国农村能源发展问题及与“十四五”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把农村能源革命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中长期农村能源专项规划”并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设立专门的“农村能源问题”章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21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首次提及农村能源革命,指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长期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显然,农村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问题应该成为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发展重要问题来规划引导。建议国家制定“农村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有专门章节谈“农村能源发展战略”。
 
(2)改变农村能源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城乡统筹,综合推动农村能源革命。
 
一是要改变农村长期处于能源供应末端,以集中式能源供应系统为主向农村供能的发展思路。农村不仅是能源的需求方,更有可能成为能源的供应方,一方面解决农村自己的能源问题和各类有机废弃物(农林剩余物、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果蔬垃圾、生活污水等)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布式发电、生物质制气和生物质颗粒物的提供,在大幅度改善农村能源环境的同时,加固农村配网基础设施并给附近的城镇提供能源。
 
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城乡统筹”思路发展农村能源。要因各地农村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交通出行、气候特征、资源禀赋、百姓文化水平等诸多差异性因素,为农村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用能解决方案。要确保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简单易用、易维护的终端供能设施在适合的农村地区推广。
 
三是在构建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农村能源供给体系中,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农民切实需求为目标,激发农民参与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建设和振兴乡村的积极性。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外加的东西难以在农村生存。
 
四是优先发展农村各类有机废弃物(农林剩余物、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果蔬垃圾、生活污水等)无害化、减量化处理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化利用,综合考虑农村能源、废弃物资源利用、环保、交通等,把农村能源或者农业能源作为产业发展,催生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就业和养老。
 
五是农村建筑节能需与农村能源发展同步推进。建筑保温节能是清洁取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能耗降不下来,舒适性也上不去,运行成本就很难降低。建议科技部和住建部组织设计竞赛,征集适合中国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用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冬季采暖污染减排。
 
(3)应培育专业化服务业务,统筹解决农村能源的核心需求:供热、节能、再电气化。
 
农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热的供应,包括取暖、炊事等;二是节能,特别是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成本低廉,节能效果好的技术如靶向建筑节能技术。三是农村电力系统再电气化,也就是在现有农网基础上大幅度加强农村的配网系统,将电力反哺到城市。在取暖、节能和电力供应方面很多技术都已成熟,都已经过检验,关键是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是农村在电、冷、热方面也能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能源服务。为此,农村能源专业化服务则是不可缺少的。
 
(4)农村能源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农村能源发展由于长期没有受到重视,能源消费、供应和服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甚至缺失,纯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融资风险较大。因此,要在政策机制上创新,要改变传统的补贴模式,注重市场与政府结合。金融机构应提供灵活便利的金融服务,如借鉴欧洲经验开展“每人10千万”光伏示范村,开展“零碳村镇”试点,提供优惠融资与贷款,开展农村能源合作社等多种模式,为各地农村能源发展路径提供多项选择。
 
(5)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农村能源现代化,让中国农村能源“再次伟大”。
 
农村能源发展是一个长期战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要求短时间内就解决问题,否则欲速不达,反复投入,浪费巨大。农村能源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事情,单靠一个部门不可能做好。“中长期农村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应统筹国家能源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层级、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