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十四五”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及重大政策 详情

“十四五”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及重大政策

中宏国研原创 / 2020-09-22 14:22:42
“十四五”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及重大政策
 
摘要:中等收入群体一般指收入保持在全社会中等水平、就业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宽裕的群体,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对社会稳定有深远积极影响。中央始终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核心,这对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数约为4亿人,比重约在30%~40%之间,但还未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地区,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第一产业面临增收乏力、精英流失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坚持提高居民收入,等收入群体,把农民工作为培育政策的重点;坚持促进机会均等,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安全网,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
 
据中宏国研课题组了解,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任务之一。中等收入群体的培育涉及到居民收入的提高、收入分配以及社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综合调整。
 
(一)“十四五”时期的政策思路
 
“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确保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整个经济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把推动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政策重点。坚持促进机会均等,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使每个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安全网,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
 
(一)“十四五”时期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北京师范大学李实团队测算,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达到43%,到2025年会超过50%,到2030年会达到60%。清华大学在2019年6月发布的报告[ 《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其未来展望》,《改革》2019年第8期。该报告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中测算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计划路径。按照相对谨慎的路径,如果每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4%,在“十四五”时期开始的三个五年计划内(即到2035年),将使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从约4亿倍增到8亿,可以带动中国GDP增速0.7~0.75个百分点。新增的中等收入群体中,74.2%为农业人口,25.8%为城镇人口;45岁以上占50.5%,26~35岁占17.8%,36~45岁占23.8%;东部地区占56.5%。京沪深穗四个一线城市的外来务工者中,约有30.4%在未来十五年内会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该群体约占全部新增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16.9%。
 
我们认为,我国有望在三个五年规划内,即15年内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从当前的约4亿人提高到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约30%提高到约60%,基本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据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届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达到欧盟、美国、日本的中等收入群体之和的两倍。“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增长1亿人,已经在城市工作生活、尚未真正实现城市化的外来务工人员将是新增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
 
(三)“十四五”时期的政策重点
 
一是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安全感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使结构调整和技术变革冲击下的低收入人群更有能力找到工作,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适当放开、放宽相应群体在一、二线城市的落户限制,有效提升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确保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所需的稳定劳动力供给,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政府应该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为主的政策手段,转向更加着眼于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水平和就业质量,着力于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二是收入分配更多向居民、向低收入群体倾斜。1979~2013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7.4%、7.6%,要处理好政府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关系,使居民部门获得更高收入份额。基于藏富于民的原则加强减税,降低劳动者及小微企业负担。同时,我国现在的基尼系数较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致使贫困群体、低收入群体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成员所占比例过高,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缓慢。必须遵循按照贡献的大小进行合理分配的原则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遵循社会调剂的原则解决好再分配问题。
 
三是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抵御中产者职业生涯的风险。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保基本”社会安全网,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安全网。加快实现全国统筹、异地结转,增加便利性,促进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加大国有资本转入社保体系的力度,缩小社保资金缺口,增加社会安全网的强度。
 
四是提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民众的财产性收入,也是有效拓展民众收入及财富增量渠道的重要路径。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综合提升居民的股市、租赁房屋、理财、技术转让等财产性收入。
 
(执笔:中宏国研课题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