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建立产业链培育机制,补强汽车全产业链
中宏国研 作者:张博 / 2020-11-20 14:03:05
深入推进汽车产业强链、补链、稳链的进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大幅提升集设计研发、整车制造、配套产业、售后服务为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水平。
一是加快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和汽车设计公司的资源优势,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研发。密切跟踪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演进动态,大力引进插电混动项目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加快推动无人驾驶、车路协同关键技术、泊车辅助、自适应巡航等先进技术研究;推动车载环节感知系统和智能车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二是巩固提高整车的生产制造水平。推进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流程再创新。推动汽车提高产能利用率,制定中长期商品线布局方案、加快新车型投放力度和密度等等,重点强化SUV、MPV和新能源汽车开发力度。扩大自主车的质量品牌效应,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努力构建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全系列产品体系。
三是培育壮大汽车服务业市场规模。加快发展汽车研发、金融支持、物流配送、汽车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连锁4S店、二手车交易、汽车共享、租赁等汽车后服务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汽车滚装物流服务,支持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发展汽车拆解后市场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确保汽车综合配套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项目引进,促使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四是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其一,采用零部件“下包制”的合作模式。借鉴日本总公司与零部件下属公司长期稳定合作的经验,采取“下包制”合作方式,探索整车企业和零部件生产商“知名整车—零部件”的新型合作关系,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其二,将企业配套的流程明晰化和规范化。积极推进开放产业供应链体系,定期公布零部件配套项目招标信息,强化对本土企业的技术指导,推动零部件制造商向集成化、模块化供应商转型,力争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打造成为跨国零部件采购基地。其三,积极招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美国开源、美国2050、苏州弗尔赛等企业开展合作,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实施“三电”总成项目,加快建成新能源系列电池等项目,不断完善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