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汪红驹:“十四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新的动态均衡 详情

汪红驹:“十四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新的动态均衡

财经智库CASS 作者:汪红驹 / 2021-03-24 14:42:21

促进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的动态均衡

 
促进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的动态均衡
 
虽然“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我国经济仍处于战略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新的动态均衡。
 
❑ 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国经济仍有条件和潜力保持较快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人口老龄化指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段距离,应充分激发人力资源潜能,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应结合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发挥制造业供应网络产生的配套效应、规模效应、范围效应以及学习效应,完善我国产业链的自我循环能力。要继续培育我国各经济主体开始拥有基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赶超体系、大市场诱导下的商业创新体系,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自我创新的内生动力。在需求层面上,应完善需求侧管理,促进发挥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的需求引导作用,实现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提高而不断升级。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应加快构建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增强国际投资吸引力。对外推动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实施,更好发挥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平台作用,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地区繁荣稳定发展。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其他自贸协定和CPTPP谈判进程。对内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扩大和推广国内自贸区开放有益经验,在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电子商务、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广泛领域,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
 
❑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投资消费结构更趋均衡。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我国拥有14亿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2019年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因此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实现持久有效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改变过度依赖出口、“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扩大国内生产国内消费规模,逐步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这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上表现为缩小储蓄-投资盈余和经常账户盈余。首先是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这就要求我国政府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壮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让14亿人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其次,从供给端看,需要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对高品质产品的厂商提供更多激励,提高国内消费品市场的质量,健全消费者保护制度,增加我国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偏好。最后,在国际贸易规则下,降低进口关税,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常账户平衡。“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将由2019年的55.4%上升至60%左右,投资率将由2019年的43.1%下降至40%左右。
 
❑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化率将从2019年的60%上升至65%左右,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释放农村农民的需求。通过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长极。城市群、大湾区发展战略促进新的均衡发展格局,集聚效应和创新发展、开放包容是城市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分工,深化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民生改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工具,更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经济保持合适增长速度的动力源泉。
 
❑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构建完整系统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创新创业政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形成强大市场和某些应用层面的比较优势,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将数字经济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农业、制造业、流通产业和服务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要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完善数字经济税收制度,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和国际税收制定。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 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绿色中国。遵循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产业发展;按照“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微观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在优化供给体系中发挥基础性的核心作用,政府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 多方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补齐民生短板。
 
首先,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其次,把住房消费当作决定民生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过高的房价挤压居民的其他消费,挤占企业在其他实体经济的投资。最后,推动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更充分就业。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撑投资和消费。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筑牢经济安全底线。
 
十四五”仍是我国金融风险易发多发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将进一步显现,风险释放的压力将持续增大。“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宏观经济的新动态均衡将牢牢守住经济安全的底线。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化解因收入差距过大而隐藏的社会矛盾。二是落实能源产业发展和碳减排战略规划,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继续完善多元化石油进口策略,保障能源安全。三是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在国内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多中心、密度更高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五是中长期财政平衡奠定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安全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速度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一致,有助于合理安排财政收支,实现中长期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财政债务负担过快上涨。六是保持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保持物价、股市、汇市、房地产市场稳定,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收支均衡,促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升,从中长期促进我国人民币汇率趋向稳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