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十四五重大项目全解析:总量、构成、进展与效应 详情

十四五重大项目全解析:总量、构成、进展与效应

平安首经团队 / 2021-10-24 21:20:10
 
十四五重大项目全解析:总量、构成、进展与效应
 
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璐
 
核心摘要
 
近年来,重大项目在经济工作、财政政策等定调中被频繁提及,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也愈益突出,成为宏观经济研究中不可逾越的内容。本文对“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近年来各省份重大项目进行梳理总结,研究结论如下:
 
1、重大项目在资金、用地、能耗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为其建设提供了更高保障。近年来财政政策执行报告中不断出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等表述。以宁夏为例,2021年宁夏自治区重大项目资金来源中,社会民生类项目的财政相关资金占比超过80%,基建重大项目中财政相关资金占比接近三成,而产业类的资金来源基本均为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
 
2、2020年以来,省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加速增长。2021年我们统计的15个省份重大项目计划中共有6958个项目,较去年增长16.5%,为近年来最多。分类看,产业类项目在项目总数中的占比稳定在50%以上;民生、社会、环保、新型城镇化等类型项目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15.6%提升至2021年的18.0%;而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下降。“十四五”省级重大项目类型发生明显变化。产业项目方面,先进制造业仍是“主角”,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崭露头角;基建项目方面,交通类项目占比近半,新基建异军突起;民生项目方面,教育、医疗受重视(合计占比超过50%),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也有涉及。
 
3、地区重大项目的增长和结构,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中部省份重大项目投资额增长较快、东部次之、西部则未有明显增长。但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对于西部省份投资的引导、支撑能力更强。中部地区更加倾向产业类项目,西部地区则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更高。
 
4、新冠疫情冲击后重大项目对于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明显增强。1)重大项目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中占比较高,且比较稳定。我们估算,2016年以来,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占18个省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的比例在11%左右,占基建投资的比例在20%-25%。2)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长加快。截至今年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7.3%,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仅为1.52%,而2021年可比口径下,省级政府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2.7%。3)重大项目完成进度快于往年。根据部分省份发布的本年度重大项目进展状况,今年1-8月四川、山东、广东、贵州四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82.4%,1-7月河南、甘肃、湖南、江西、陕西五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73.6%。而对比2020和2019年有数据发布的可比口径情况,今年完成进度较2020年同期平均提高了6.2%、较2019年同期平均提高了13%。
 
5、四季度在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和专项债错位发行的加持下,基建相关投资有望筑底回升。1)四季度部分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加快开工。进入四季度以来,已有河南、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集中开工本地重大项目。据找钢网统计,今年9月全国共有23个省份开工重大项目6646个,环比增加206%,总投资额3.99万亿元,环比增加115%。2)四季度专项债的错位发行将对基建投资起到有力支撑。我们估算,四季度专项债发行将拉动基建投资比去年同期多增长2.76%。
 
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大项目在经济工作、财政政策等定调中被频繁提及,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也愈益突出,成为宏观经济研究中不可逾越的内容。本文对“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近年来各省份重大项目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探讨了以下层面的问题:1、“重大项目”的运行机制与特点;2、“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的方向转变;3、地方重大项目的变化趋势与地区差异;4、“十四五”重大项目与基建投资的关系。
 
一、“重大项目”的运行机制与特点
 
1.1 重大项目的运行机制
 
重大项目(或称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一般来说是指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紧密衔接,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且对调结构、稳投资、促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工程项目。中央在每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国家级的重大项目,涵盖科技、产业、文化、基建、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国共规划了23类、165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十四五”规划中同样提出了一批聚焦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工程项目(图表1)。
 
在国家的五年计划及重大工程项目发布后,各地会根据自身情况每年出台相应的重大项目规划。一般在前一年的四季度,各地政府会组织本地重大项目统一报送,经过当地发改委的筛选后,在当年3月的两会上统一公布当年的重大项目名单。与国家重大项目相比,各级政府出台的重大项目规划范围更广、更加具体,也更具地方特色,是国家五年规划重大项目的实现载体。
 
从衔接方式上看,五年规划中的国家级重大项目落实到地方重大项目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五年规划中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以具体重大项目的形式进行建设。如“十四五”规划中“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栏”提出了8项制造业重大项目,这些项目指明了未来五年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进而通过具体项目发展相关产业。另一种是,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内容,地方政府各自“认领”推进。如“十四五”规划中的“交通强国建设工程”提出了多段铁路、公路建设任务,地方政府根据行政区划分别进行相应建设,同时中央也会从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如中央预算内资金等)。
 
1.2 重大项目的优势特征
 
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同的是,重大项目在资金、用地、能源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为其建设提供了保障。
 
1)资金方面,重大项目资金来源更广,财政相关资金占比更高。重大项目资金来源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专项债资金、社会资本等多个渠道。近年来,财政政策执行报告中不断出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等表述。2019年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指出,“对没有收益的重大项目,通过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支持。对有一定收益且收益全部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大项目,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以下简称专项收入,包括交通票款收入等),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以由有关企业法人项目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
 
细分来看,基建项目、民生项目由于外部性较强,投资的直接回报率较低,更多依赖财政相关资金;产业类项目自身具备一定“造血能力”,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较高,也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以宁夏为例,2021年宁夏自治区重大项目资金来源中,基建重大项目中财政相关资金占比接近三成,而产业类重大项目资金来源基本均为银行贷款及企业自筹,社会民生类项目的财政相关资金占比超过80%。
 
2)用地方面,近年来包括广东、四川、新疆等多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如2019年四川省出台的《关于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将通过预留规划空间、用地预报等措施,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3)能源方面,即使在能耗双控政策日趋严格的当下,重大项目也获得了较强支持。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明确表示,“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且在五年规划当期投产达产的有关重大项目,经综合考虑全国能耗双控目标,并报国务院备案后,在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对项目能耗量实行减免。通过统筹国家重大项目和能耗双控政策,增强政策之间的协同性,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从投资额来看,交通、能源等基建类项目规模较大,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多;工业类项目次之;服务业项目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固定资本投入较少,社会民生类项目也是如此。
 
二、“十四五”重大项目的方向转变
 
“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不同以往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的方向发生转变,不仅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也指明了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方面,更加注重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包含重大科技项目6项、重大工程9项,均包含具体的项目方向和内容。而在“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民生改善型四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并且指出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对于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
 
产业体系方面,更加强调“数字经济产业”及其应用。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对于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变动不大,但以“数字化”这一范围更广、更深的概念取代了“信息化”。具体来看,更加强调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并推动这些产业应用到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具体场景之中,可以将其视作“互联网+”行动的升级版。
 
基础设施方面,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对于基础设施及相应重大项目的发展方向、定位、目标均有较大改变。“十三五”规划对于基础设施的规划是“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而在“十四五”规划中,相应表述变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从发展方向上看,“十四五”规划将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并列,首次将其作为交通、能源、水利三大传统领域之外的基础设施“第四极”;从定位上看,“十四五”规划淡化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系统完备”;从目标上看,“十四五”规划中都市圈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现代化机场、能源等几项关键的传统基础设施指标较“十三五”规划均持平或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传统基础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以交通、能源、水利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的拉动将会逐步降低,而以5G基建、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将逐步开始发力。今年9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估计,“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相关投资总额将达到10.6万亿,占到同期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0%以上。
 
三、地方重大项目的变化趋势与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各省发改委在公布当年本省重大项目清单时,也会同步公布重大项目的投资情况,主要包括本省重大项目清单的总计划投资额,以及本年度计划投资额(包括新开工项目在本年度的投资额,以及前几年未完工重大项目续建时产生的投资额),部分省份还会公布每个项目的总投资额、本年度计划投资额、资金来源等。本文对2016年以来的省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项目数量分布情况等进行了梳理,并对地方重大项目的变化趋势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
 
3.1 “十三五”以来地方重大项目演进趋势
 
“十三五”以来,地方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增速呈现出“U型”走势。出于数据可比性,我们收集了18个省份近年来的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2015年至2020年,这18个省份的年度计划投资总额由5.05万亿增加至6.63万亿,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6%。这与“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5.9%的年均复合增速接近,但明显低于同期7.7%的基建投资年均复合增速。
 
具体来看,“十三五”规划开局的2016年以及之后的2017年,重大项目的年度计划投资额增长较快,但在2018年、2019年出现了下滑,2020年开始重新回升。这可能是由于,在五年计划的前期,各地政府倾向于加大投资力度,并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新开工项目。2018年开始,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强化,对重大项目投资产生了一定影响。地方政府举债愈发困难,其在制定重大项目计划时也愈发谨慎,其中湖南、海南、重庆受到的影响最大。2020年以来,随着中美经贸冲突加剧,高质量发展的定位不断提高,且新冠疫情也使得稳增长的压力加大,重大项目投资额开始重新加速增长。不过,项目类型较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上海近年来更加注重科技产业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数量迅速增长。
 
除年度计划投资额外,大多数省份也会公布当年的各类重大项目清单。相比于计划投资额,具有详细分类的项目数量为我们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为此,我们收集了持续公布重大项目清单的15个省份,并按照基建(包含交通、能源、水利及新基建等)、产业(包含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以及民生等(主要包含社会民生、乡村振兴以及部分具备民生属性的环保、新型城镇化项目等)三大类进行划分。
 
从项目总数来看,“十三五”以来重大项目数量也呈现出“U型”走势,即2016年、2017年、2020年重大项目数量较多,2018年、2019年项目数量较少。2021年以来,这部分省份公布的重大项目计划中共有6958个项目,较去年增长16.5%,为近年来最多。从项目构成来看,产业类项目占据项目总数的“半壁江山”,民生等类型项目数量占比不断上升,基建类项目占比有所下降。2016年至今,产业类项目数量占全部项目数量一直在50%以上,2021年超过52%,较2016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民生、社会、环保、新型城镇化等类型项目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15.6%提升至2021年的18.0%;但与此同时,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33.7%下降至2021年的29.8%,下降近4个百分点。
 
 
3.2 2021年地方重大项目的类型特征
 
基建项目方面,交通类项目占比近半,新基建异军突起。今年以来,河北、河南、山西等多个省份发布的重大项目计划中均将“新基建”(或“数字基础设施”)单独列出,显示出地方政府对于新基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我们统计的15个省份中,共有7个省份的重大项目计划包含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项目总数为176个,占基建项目总数的8.5%(图表13、图表15),而在2016年,这7个省份基本未曾规划新基建相关重大项目。同时,除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外,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基建项目及配套的重大产业项目也开始登上重大项目名单。如山东省今年的重大项目名单中就包括了光伏农业一期500兆瓦发电项目,以及配套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化项目,江苏、贵州等省份对此也均有所涉及。
 
产业项目方面,先进制造业仍是“主角”,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崭露头角。在今年各省公布的重大产业项目中,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占比近半,制造业相关产业仍是各地政府发力的重点。同时,以信息技术、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也接近四分之一。并且我们注意到,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类项目”外,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湖南等五个东中部省份还规划了113个创新平台、创新载体项目,显示出部分地方政府已开始注意到“创新”对于内生增长动能的作用(图表16)。这也与“十四五”规划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相符。
 
民生项目方面,教育、医疗受重视,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也有涉及。在民生类项目中,教育、医疗类项目合计占比超过50%,北京、浙江、上海等地近年来也将保障房建设列为省级重大项目。以北京为例,2019年北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面积达到494.5万平方米,占到当年房屋竣工总面积的24.8%。
 
3.3 重大项目的地区差异
 
分地区来看,近年来中部省份重大项目平均年度投资额增长较快,东部省份也有所增加,而西部省份相对增长较慢。将上述18个省份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划分,2017年至今中部省份年度计划投资额均值由3763亿大幅增长至5158亿,增幅达到37%;东部省份由3330亿增长至3992亿,增长20%;但与此同时,西部省份却未有明显增长。
 
重大项目对于不同地区投资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可投资项目数量不足,经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的重大项目往往对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体现为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在西部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高,对于西部省份投资的引导、支撑能力更强。而对于东部、中部地区来说,多数省份重大项目计划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高,对整体投资的拉动则不那么显著。
 
由于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方法由形象进度法改为财务支出法,我们根据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其2018年及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行还原,并将之与各省份当年的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20年西部地区中即使是占比最低的四川,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达到了16.1%,高于中部地区占比最高的河南(15.7%),以及东部地区的多数省份。
 
东、中、西部地区对于不同类型项目也各有偏好。其中,中部地区更加倾向产业类项目,四个省份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比达到62.9%;西部地区则更偏好于产业类以外的项目,其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达到36%,而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比仅为42.3%。这可能是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备,而东部、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目前也较为完善,更有意愿发展产业类或民生类项目。
 
四、“十四五”重大项目与基建投资的关系
 
2021年6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统筹中长期发展和年度经济运行,以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合理把握今年明年投资力度,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合理调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冲击后重大项目对于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进一步增强,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力。
 
重大项目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中占比较高,且比较稳定。在此我们仍然使用同比增速对2018年及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额进行还原。由于重大基建项目一般投资金额较大,假设基建投资在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中的占比是其项目数量占比的2倍(作此假设的依据是,宁夏自治区2021年重大项目规划中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24.4%,这部分项目总投资额占比达到48%)。计算得出,2016年以来,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及基建投资的比例较为稳定,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的比例在11%左右,占基建投资的比例在20%-25%。
 
2021年以来,重大项目对基建投资起到了托底作用。截至2021年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7.3%,而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仅为1.52%。而2021年可比口径下,省级政府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2.7%,远高于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基建增速。一般来说,多数省份倾向于在上半年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为全年的投资增长打好基础。根据部分省份发布的本年度重大项目进展状况,今年1-8月四川、山东、广东、贵州四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82.4%,1-7月河南、甘肃、湖南、江西、陕西五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73.6%。而对比2020和2019年有数据发布的可比口径情况,今年重大项目投资完成进度较2020年同期平均提高了6.2%、较2019年同期平均提高13%。由于重大项目在能源、资金、用地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在今年政府债务监管仍未放松、“双控”政策严格落实的情况下,重大项目仍能保持较高的完成度,也表明了其对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
 
今年下半年以来,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不断下滑,但回落速度减慢,6-9月基建投资两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5%、2.7%、2.3%、2.0%。预计随着“十四五”重大项目的加快开工建设,以及地方专项债的错位发行,今年四季度基建相关投资或将筑底回升。
 
一方面,四季度部分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加快开工,有望对基建投资起到带动作用。近期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基建相关的投资将会逐步改善。根据找钢网的统计,今年9月全国共有23个省份开工重大项目,项目数量总计6646个,环比增加206%,总投资额3.99万亿元,环比增加115%。进入四季度以来,已有河南、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集中开工本地重大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这部分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另一方面,四季度专项债的“错位”发行也将对基建投资起到有力支撑。今年1-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为23661亿元,发行进度为64.8%,较往年明显减慢。今年财政部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限额34676亿,比去年实际新增36018.7亿有所收缩,但要考虑到今年四季度还有11015亿待发行,比去年四季度发行量多出8648.2亿(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专项债需在11月底发完,不再为12月预留额度)。从投向来看,今年以来已发行的专项债约有60%投入基建相关领域(图表22)。假设今年剩余专项债投向比例保持不变,则将拉动四季度基建投资比去年同期多增长5188.9亿,拉动基建投资增速2.76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重大项目对于基建投资仍将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一方面,重大项目施工时间较长,一般来说在3-5年之间,目前已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循环,现有的储备项目、未完工项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拉动投资。以今年为例,同时公布总计划投资额与年度计划投资额的16个省份中,总计划投资额之和达到43.5万亿,而年度计划投资额总计为6.7万亿,年度计划投资额约占总计划投资额的15.4%(图表25)。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新型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物流枢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基建项目不足的困境。预计未来1-2年内地方重大项目规划将更加偏向这些领域,也为基建投资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发力点。
 
五、小结
 
本文对“十三五”以来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的研究结论小结如下:
 
1、“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规划着眼新发展阶段,指明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目标。科技创新方面,更加注重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产业体系方面,在延续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更加强调“数字经济产业”及其应用;基础设施方面,将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交通、能源、水利三大传统领域之外的基础设施“第四极”,淡化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关都市圈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现代化机场、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指标均较“十三五”规划持平或下降。
 
2、重大项目在资金、用地、能源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为其建设提供了更高保障。1)资金方面,近年来财政政策执行报告中不断出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等表述。以宁夏为例,2021年宁夏自治区重大项目资金来源中,社会民生类项目的财政相关资金占比超过80%,基建重大项目中财政相关资金占比接近三成,而产业类重大项目资金来源基本均为银行贷款及企业自筹。2)用地方面,近年来包括广东、四川、新疆等多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3)能源方面,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明确表示,“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且在五年规划当期投产达产的有关重大项目,经综合考虑全国能耗双控目标,并报国务院备案后,在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对项目能耗量实行减免。”
 
3、2020年以来,省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加速增长。2021年我们统计的15个省份重大项目计划中共有6958个项目,较去年增长16.5%,为近年来最多。产业类项目近年来一直占据项目总数的50%以上;民生、社会、环保、新型城镇化等类型项目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15.6%提升至2021年的18.0%;而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由2016年的33.7%下降至今年的29.8%。“十四五”省级重大项目类型也发生明显变化。产业项目方面,先进制造业仍是“主角”,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崭露头角,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湖南等五个东中部省规划了113个创新平台、创新载体项目。基建项目方面,交通类项目占比近半,新基建异军突起。在我们统计的15个省份中,共有7个省份的重大项目计划包含与新基建相关的176个项目,占基建项目总数的8.5%。民生项目方面,教育、医疗受重视(合计占比超过50%),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也有涉及。
 
4、不同地区重大项目的增长和结构呈现差异,或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中部省份重大项目投资额增长较快(2021年相比2017年增幅达到37%)、东部次之(增幅20%)、西部则未有明显增长。但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在西部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高,对于西部省份投资的引导、支撑能力更强。中部地区更加倾向产业类项目,四个省份产业类项目数量占比达到62.9%;西部地区则更倾向于基建类项目,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占到36%,这或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备有关。
 
5、新冠疫情冲击后重大项目对于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明显增强。1)重大项目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中占比较高,且比较稳定。根据我们估算,2016年以来,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占18个省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的比例在11%左右,重大基建项目占基建投资的比例在20%-25%。2)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长加快。截至今年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7.3%,而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仅为1.52%。而2021年可比口径下,省级政府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2.7%,远高于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基建增速。3)重大项目投资完成进度快于往年。根据部分省份发布的本年度重大项目进展状况,今年1-8月四川、山东、广东、贵州四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82.4%,1-7月河南、甘肃、湖南、江西、陕西五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73.6%。对比2020和2019年有数据发布的可比口径情况,今年完成进度较2020年同期平均提高了6.2%、较2019年同期平均提高了13%。
 
6、预计在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和专项债“错位”发行的加持下,四季度基建相关投资有望筑底回升。1)四季度部分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加快开工。进入四季度以来,已有河南、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集中开工本地重大项目。根据找钢网的统计,今年9月全国共有23个省份开工重大项目6646个,环比增加206%,总投资额3.99万亿元,环比增加115%。2)四季度专项债的错位发行将对基建投资起到有力支撑。今年财政部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限额34676亿,比去年实际新增36018.7亿有所收缩,但要考虑到今年四季度还有11015亿待发行,比去年四季度发行量多出8648.2亿。从投向来看,已发行的专项债约有60%投入基建相关领域。假设今年剩余专项债投向比例保持不变,将拉动四季度基建投资比去年同期多增长5188.9亿,拉动基建投资增速2.76个百分点。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