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分析“十四五”重大项目与基建投资的关系 详情

分析“十四五”重大项目与基建投资的关系

平安证券 / 2022-01-02 23:34:26
2021年6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统筹中长期发展和年度经济运行,以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合理把握今年明年投资力度,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合理调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冲击后重大项目对于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进一步增强,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力。
 
重大项目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中占比较高,且比较稳定。在此我们仍然使用同比增速对2018年及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额进行还原。由于重大基建项目一般投资金额较大,假设基建投资在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中的占比是其项目数量占比的2倍(作此假设的依据是,宁夏自治区2021年重大项目规划中基建类项目数量占比24.4%,这部分项目总投资额占比达到48%)。计算得出,2016年以来,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及基建投资的比例较为稳定,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地产)的比例在11%左右,占基建投资的比例在20%-25%。
 
2021年以来,重大项目对基建投资起到了托底作用。截至2021年9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7.3%,而基建投资累计同比仅为1.52%。而2021年可比口径下,省级政府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2.7%,远高于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基建增速。一般来说,多数省份倾向于在上半年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为全年的投资增长打好基础。根据部分省份发布的本年度重大项目进展状况,今年1-8月四川、山东、广东、贵州四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82.4%,1-7月河南、甘肃、湖南、江西、陕西五省重大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73.6%。而对比2020和2019年有数据发布的可比口径情况,今年重大项目投资完成进度较2020年同期平均提高了6.2%、较2019年同期平均提高13%。由于重大项目在能源、资金、用地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在今年政府债务监管仍未放松、“双控”政策严格落实的情况下,重大项目仍能保持较高的完成度,也表明了其对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
 
今年下半年以来,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不断下滑,但回落速度减慢,6-9月基建投资两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5%、2.7%、2.3%、2.0%。预计随着“十四五”重大项目的加快开工建设,以及地方专项债的错位发行,今年四季度基建相关投资或将筑底回升。
 
一方面,四季度部分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加快开工,有望对基建投资起到带动作用。近期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基建相关的投资将会逐步改善。根据找钢网的统计,今年9月全国共有23个省份开工重大项目,项目数量总计6646个,环比增加206%,总投资额3.99万亿元,环比增加115%。进入四季度以来,已有河南、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集中开工本地重大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这部分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另一方面,四季度专项债的“错位”发行也将对基建投资起到有力支撑。今年1-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为23661亿元,发行进度为64.8%,较往年明显减慢。今年财政部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限额34676亿,比去年实际新增36018.7亿有所收缩,但要考虑到今年四季度还有11015亿待发行,比去年四季度发行量多出8648.2亿(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专项债需在11月底发完,不再为12月预留额度)。从投向来看,今年以来已发行的专项债约有60%投入基建相关领域(图表22)。假设今年剩余专项债投向比例保持不变,则将拉动四季度基建投资比去年同期多增长5188.9亿,拉动基建投资增速2.76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重大项目对于基建投资仍将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一方面,重大项目施工时间较长,一般来说在3-5年之间,目前已形成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循环,现有的储备项目、未完工项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拉动投资。以今年为例,同时公布总计划投资额与年度计划投资额的16个省份中,总计划投资额之和达到43.5万亿,而年度计划投资额总计为6.7万亿,年度计划投资额约占总计划投资额的15.4%(图表25)。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新型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物流枢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基建项目不足的困境。预计未来1-2年内地方重大项目规划将更加偏向这些领域,也为基建投资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发力点。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