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宏观经济 > 沈建光:中国央行降息有何新特点 详情

沈建光:中国央行降息有何新特点

FT中文网 / 2019-11-23 23:42:51
作者:沈建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中国本轮降息已经开始。中国央行为何在此时降息?本轮降息与以往又有何不同?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意味着什么?
 
近期中国央行可谓动作不断。先是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使得LPR在8月、9月连续两次下调,后是11月5日小幅调降MLF一年期中标利率5个BP至3.25%,而11月18日更是四年来首次下调了7天逆回购利率5个BP。
 
沈建光:中国央行降息有何新特点
 
在LPR改革推出之际,笔者就一直呼吁降息,目前来看前期笔者多次提议的下调LPR加点、调降MLF利率、下调OMO利率等多种降息方式均已得到落实,可以认为中国本轮降息已经开始。中国央行为何在此时降息?本轮降息与以往又有何不同?
 
当前稳增长和降成本均需要降息
 
国内而言,无论出于短期稳增长考虑,还是长期疏通传导机制、降低实际融资成本而言,本轮降息都有其必要性。
 
一是三季度以来逐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有好转迹象。最新数据显示,10月工业生产、消费、投资、信贷等分项数据近乎全线走弱,经济下行仍在持续。外贸方面,10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降0.9%,前期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并未改变已经加征关税的事实,此前相对乐观的第一阶段协议谈判也有所反复,外需短期内仍将承压。
 
二是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一公里仍未明显见效,实际融资成本仍然偏高。这一点在数据上表现的明显,去年以来相对市场化的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DR007、SHIBOR 3M等均有明显下降;而贷款成本却居高不下,三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报5.96%,较上季回升2个BP,相对于房贷和票据,仍持续处于高位。
 
上述背景下,稳增长和降成本都需要货币政策需要持续作为,对降息的需求越发迫切。稳增长方面,9月降准效果的好景不长,10月信贷数据大幅回落,意味着保证货币政策效果需要多种工具配合发力,投放基础货币之外,需要通过降息等价格型工具来刺激实体融资需求。
 
降成本方面,市场利率走低而一般贷款成本居高不下,提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很可能仍停留在金融市场、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而完善价格型工具的运用机制、合理运用降息,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定价,最终实现实际利率的明显下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