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要闻纵览 > 警惕我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问题 详情

警惕我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问题

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课题组 / 2018-11-20 09:15:05

警惕我国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问题

【内容摘要】家庭债务提高在短期内有助于提高消费、推动就业、提升房产和金融资产价格,从而有利于为经济增长营造良好预期和氛围。但家庭债务持续攀升在3年至5年后,将对经济增长则有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债务攀升意味着储蓄减少,将影响长期增长潜力。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虽然适度举债有利于居民突破预算约束、获得更多消费,但当前居民杠杆率过快攀升对消费的挤出作用更为明显。从长期看,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已经透支了居民部门的财富积累,也将影响增长潜力。

一、住房贷款抑制居民日常消费

    201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虽然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显示出波动性增大、增势放缓趋势更明显等特征,对于居民消费的担忧明显增加。在影响消费的因素中,个人持久性收入、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等因素变化缓慢,很难在短期内对消费产生明显影响,而临时性收入、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急剧负债则是影响消费的“快变量”,很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导致支出大降。从卖房者角度看,卖房收入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提高消费;从买房者角度看,买房支出将短期内大量消耗储蓄,还房贷将直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可能抑制日常消费。从宏观看,由于购房带来居民负债急剧增加,对消费的影响总体是负面的。
    从统计局的入户调查数据和社消统计数据看,2017年开始,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出现了一个“剪刀差”(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趋势出现不同步,即收入增加并没有带来消费的同步增加。从历史数据看,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快速增长时,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将在之后的半年到一年呈现明显下行;当商品房销售进入低谷期时,消费支出明显有一个跳升。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之间也存在着可见的负向关系: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快速增长的时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行,反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上升态势。因此,2016-2017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带来居民大量增加负债购买住房,短期内明显抑制了消费潜力,成为影响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举债增多可能增加金融风险

    在本轮快速加杠杆的过程中,居民杠杆上升最快的其实是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镇,在这部分购房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恐慌性购房”,即不买怕将来涨得更多,但是买也有巨大压力。有测算表明,三四线城市2016年、2017年净新增有息负债规模分别为3.04万亿和4.59万亿,有息负债杠杆率分别为66%和74%,近两年商业银行的年度新增总按揭贷款中,有一半左右投放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镇。虽然从单笔贷款金额来看,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镇居民的贷款金额明显小于一、二线城市居民,但是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收入较一、二线城市居民更低,还款能力相对偏低,从而小笔金额按揭并不意味着较低的违约率。有测算表明,银行80%以上按揭违约笔数来自贷款发放额在50万以下住房贷款金额人群,所以三四线大量小额按揭贷款同样意味着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镇的房地产市场并不十分发达,二手房市场更是缺乏,通过购置商品房来获得投资收益的实现途径更少,房价一旦下跌,房产以市场价格变现能力非常受限。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整体风险敞口更大,银行在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暴露并没有降低,反而增加。

三、各类形式的非银行融资渠道层出不穷

    互联网信用融资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实现资金供给与需求方直接匹配,完成资金融通,主要由P2P网贷、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贷款和众筹三大类构成。其中,前两类为互联网债权融资,众筹为互联网股权融资。这类融资创新以爆发式发展的态势成为居民借贷的重要途径。与银行借贷相比,互联网信用融资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有的相对于传统模式甚至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便利。在这部分“融资创新”以外,依托相关中介机构存在的现金贷、首付贷也快速生长。应该说,在过去两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背后,比银行贷款更为方便的“融资创新”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当一部分消费性贷款资金作为购房首付资金进入市场,助推了居民加杠杆。
    但是,这类“融资创新”由于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使得其风险管理和外部金融监管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经营者原本就不具备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大潮中匆匆上马又盲目扩张,导致经营难以为继,最后滑向庞氏骗局,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

四、财富积累被透支将影响经济长期增长

    从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看,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居民储蓄就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从需求端看,投资和消费均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其中,投资是中间需求,其主要作用在于形成未来生产能力,而消费作为终端需求从根本上支撑了经济循环的实现。应该说,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将影响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如果居民大量举债、寅吃卯粮,本质就是为实现当期效用而透支未来财富,势必将削弱未来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削弱最终消费能力,这既影响了生产端,也影响了需求端,不利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五、政策建议

    近两年来居民杠杆率快速提高,其增长态势如果延续下去,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杠杆率高企并不必然意味金融风险的暴露,但增速过快确实值得关注。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信贷环境宽松之下,房地产市场繁荣带来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快速增长,以及消费观念和互联网信贷融资创新为居民消费性贷款提供了发展条件,因而未来居民杠杆率的走势将依赖于央行信贷融资条件的松紧、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变化以及金融监管对互联网融资创新的影响等短期因素变化,也依赖于消费观念文化的渐变、城镇化推进程度等长期因素。在短期内,融资条件趋紧及房地产调控将使居民杠杆率增速放缓,居民过快加杠杆的情况可能略有缓解。
     第一,加快建设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一是转变之前主要房地产市场靠单一的商品房供应加上少量政府保障房模式,通过多渠道供给,形成商品房、保障房、合作建房、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住房市场。二是加强存量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落实“因城施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三是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住房金融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等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五个载体的建设。四是加大力度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商品房“承租者保护,承租者市民待遇”的制度,实行长期合同制度,规范住房租赁的操作。对于租期、租价和租赁期间租户的诸多权益,明确硬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有效保证租户收入、尊严、基本权益。
     第二,加强相关金融监管。一是要严格落实“受托支付”(贷款直接支付到卖家),杜绝装修贷、汽车贷等短期贷款违规进入楼市。二是要严格落实近期五部委发布的“资管新规”,实现“去通道”、“去嵌套”,隔离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等新融资模式,避免出现连带风险。三是严格杜绝中介等非金融机构参与融资业务现象,严厉打击各种变相提供首付贷款的中介行为。四是严格执行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审核制度,特别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贷款审批条件,避免出现越往下走审核越宽松的问题出现。
    第三,积极引导可持续消费观。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倡导消费与家庭支付能力相适应。家庭作为消费主体,应量入为出,根据家庭财力状况统筹安排消费支出,兼顾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举债消费应考虑是否具有偿债能力。积极引导青少年群体对“消费就是美德”、“挥霍就是气派”的消费观念进行理性判断,避免奢侈浪费之风过度泛滥。


(执笔: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课题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