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要闻纵览 > 全球疫情蔓延之下 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详情

全球疫情蔓延之下 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瞭望》新闻周刊 / 2020-04-07 14:44:23
原标题:瞭望|经济新启,变中寻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唐敏
 
全球疫情蔓延之下 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正奋力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中国经济的突袭考试。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球疫情蔓延作为一道附加题,摆在了正加速复苏的中国经济面前。
 
经济环境乍暖还寒,疫情防控不容丝毫松懈,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疫情冲击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趋势和前景,反而使中国因快速稳住疫情防控局面而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抓住战略机会,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将迎来更大的跃升空间。
 
政策组合拳修复经济活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产业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内需市场、充足的政策空间和显著的制度优势,让我们依然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宏观调控精准有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央推出了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强化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做出了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部署。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央行在抗疫的不同阶段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策略。在抗疫初期,为保证医疗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以及金融市场正常运行,人民银行超常规投放流动性并推出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改善,又推出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定向降准等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抓大不放小,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省区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出台文件和实施办法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多部委出台了相关政策,从减负、稳岗等方面着重发力,扶持中小企业。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小本经营、小本买卖受疫情冲击较大,中央部署出台了四批税费优惠政策,在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中,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给予了更大力度优惠。
 
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及时化解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一系列政策落实到位,按下了经济复苏快进键。从经济运行活动重要评价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看,3月的数值达到52%,比2月回升16.3个百分点。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活力,直观表现在各大高速路网货车拥堵排队上。满帮货运3月大数据显示,订单量较2月大幅提升了89.5%。
 
受疫情影响一度面临断链危机的汽车产业,当前整体开工率达到97%,总体达产率已经与2019年同期水平相当。
 
从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数据看,大型连锁超市、品牌便利店的复工率分别达到了99.5%和95.4%,销售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随着湖北全境逐步解封,中国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活力全面恢复可期。
 
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没有变
 
中国经济肌体快速回血、造血的超级修复力背后,经济发展的逻辑没有变,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没有变。
 
有效扩大投资,但并不大水漫灌。针对疫情冲击,中央及时推出投资计划,但对投向提出明确要求,聚焦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即使针对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G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央也强调科学论证,有序推进,不搞“大水漫灌”。3月30日,为应对国内复工复产需求以及国际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央行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标志着货币政策进入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阶段。即便如此,中国仍然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采用常态货币政策的国家,并为应对下一步变化预留了足够的操作弹性和空间。
 
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但绝不松绑房地产调控。各地因地制宜,从推进融合到扶持特色商圈,从鼓励休假消费到给予购车补贴,多渠道发力,推动经济复苏。
 
近期,南京、宁波、济南等地推出消费券,额度从几百万元至上亿元不等,涉及餐饮、住宿、健身、文化等多个领域。据了解,南京发放消费券在5天内带动近千万元消费,杭州发放第一批消费券即拉动消费4.53亿元。
 
目前,多省市已推出或计划推出消费券。但针对一些城市出台的变相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政策,中央相关部门及时喊停。
 
向改革要动力。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暴露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够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改革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中央多次强调,反思疫情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推进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改革。尤其要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改革举措,加强向改革要动力的紧迫感。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不会变,利用外资的发展趋势和环境不会改变,产业链也不会因为疫情而转移。疫情的外生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外贸和外资的发展,但中国在经济稳定性和竞争力、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加上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积极向好的经济形势,仍然具备促进外贸发展、吸引外资的硬核要素。长期来看,外贸规模、外资水平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变局中寻求战略机会
 
当前疫情全球蔓延未见拐点,意味着今年中国经济前行的压力不会小、需要克服的困难不会少。在锚定目标,破浪前行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在当前环境大变局下,中国要抓住战略机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例如,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危中有机的领域往往是既能应对疫情冲击,又能积蓄发展潜力的最佳投资选项。如,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是抢占下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要地,形成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疫情期间,一些新的业态正在出现,一些产业已经显露出巨大升级空间。如,农村网商快速涌现,不少农民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开辟无接触的销售渠道,在快手、抖音等热门平台上变身“带货主播”进行线上销售,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影响。目前中国农村网商已突破1000万家,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
 
又如,在线经济逆势而出,在线娱乐、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红直播……全面加速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国际市场的机遇也在显现。疫情之下,谁先走出疫情,谁先恢复生产,就意味着谁能占领行业先机。当前一些行业面临全球产业链断供的压力,一些被国外把持的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等面临产业停摆,一些全球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资产价格走低,产业链面临重构的压力,中国迎来加快布局的机遇。
 
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成为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绝佳机会。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具备打造一批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上万亿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的土壤和实力,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开放,保持定力,进行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
 
疫情加快了产业布局调整的步伐,加速了抢占头部市场的节奏,也更加明晰了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在局势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终极游戏规则。
 
中国经济正在化危为机,主动求变,破浪前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