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贺俊:“十四五”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调整与创新体系重构 详情

贺俊:“十四五”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调整与创新体系重构

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贺俊 / 2020-11-25 10:00:14
日前,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承办的“工信智库联盟2020年年会暨‘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各界专家学者对我国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衔接过渡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建言献策。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我们将现场演讲内容整理后分期推送,以飨读者。本期推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贺俊研究员的演讲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贺俊
 
01.“十四五”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宏观环境
 
 “十四五”期间或者未来更长时间,将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仍面临较多问题。首先是国际环境的改变,中国面临着多边规则调整。在最近的布拉格会议上蓬佩奥呼吁各国加入到美国发起的清洁网络计划之中,该计划的本质在于把中国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隔离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市场之外,此前的TikTok、华为等事件即是例证。会议上,蓬佩奥再次强调希望欧洲各国都能加入到清洁互联网的战略中来,由此而知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在国际上发展的环境可能会越来越恶劣。第二个问题在于技术变革,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有技术范式或者产业政策的大革命。第三个问题在于中国发展阶段的转换。尽管欧洲现在倡导“制造业本地化”,但由于制造业高昂的成本,对于绝大多数的欧美国家而言,除了一些劳动成本弹性比较低的高技术产业外,其他产业本地化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30%,个人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很可能会出现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的峰值。由此,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是制造业的周边化生产。本次疫情以后,欧美等国家对于产业链安全的重视达到了新高度,未来美国的生产制造向拉美的转移、同时欧洲的生产制造向东欧地区的转移将成趋势。这种周边化的生产可能会比本地化生产对中国制造业造成更大的挑战。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