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四五规划编制 > “十四五”时期 福建省将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详情

“十四五”时期 福建省将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2021-09-07 11:03:11
一、构建智能融合交通支撑体系
 
打造智慧交通云。持续完善“1151”福建“智慧交通云”总体框架,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建设公路、港口、航道等智能感知系统,重点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全省交通大数据中心、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等,持续开展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港口航道、道路运输、综合执法、质量监督、工程造价、综合安监、行政审批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完善现有信息系统,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应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有序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现代交通体系,有序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探索建设轻型智能高速公路。开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导航、5G网络、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应用示范,打造智慧航空、智慧轨道、智慧港航、智慧高速、智慧公路、智慧枢纽等新型智能化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全息感知与智能管控智慧道路试点工程和无人集装箱码头示范区,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冷链物流园区、智能仓储、智慧物流等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规划布局以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制造与维保基地和关键系统、重要部件研发等为主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园,推进智能船舶、特种船舶制造。
 
二、加快构筑绿色交通生态网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构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的交通生态网。加快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推进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内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提升改造,开展“无害化”穿越技术和政策创新研究。持续推进“绿色公路”“品质工程”双创建、双示范,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建立并完善绿色公路、品质工程的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打造“福建标准化品牌”。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交通线路、枢纽等设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海域、岸线、通道线位等资源,提升用地用海用岛效率。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进邮件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鼓励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网络,深入推进低碳交通发展;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煤炭、焦炭、铁矿石、砂石骨料等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城市客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
 
强化交通行业污染防治。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沿海重点港口严格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专业化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全部建成防风抑尘设施,深入推进煤炭、矿石码头实现封闭存储和装卸、装运。促进港口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沿海主要港口60%以上专业化泊位(危险货物泊位除外)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降低交通沿线噪声、振动影响。
 
三、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强化运行监测检测,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强化载运工具质量治理,保障运输装备安全。
 
创新安全监管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底线就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建设统一、高效的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资源池和数据链,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技术体系、支撑体系和运营体系,形成全省公路水路安全监管标准规范,建成智能化安全检查、针对性执法系统和交通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对安全监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加强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严格监管执法,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应急救援应急运输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通信传输网络,深化北斗系统应急保障应用。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应急运力、征用补偿等制度。建立健全跨方式、跨部门综合交通预警、应急信息沟通、应急运输保障协调机制,完善综合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对重大疫情、反恐怖袭击、保障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应急交通组织,建立“平战结合”的交通管控制度。
 
积极培育交通文明。弘扬以“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民航英雄机组等为代表的交通精神,增强行业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讲好福建交通故事。深入开展交通文明宣传引导,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引导文明出行,营造文明交通环境,推动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