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思路初探
2025-06-19 15:12:23
把握好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三个层次的“倒逼”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推进“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影响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荀子在《天论》中有名言,“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此处讲的“常”,就是客观规律,如能顺应规律治理国家,其结果必然“吉祥”。 “十五五”应从时代的高度“应之以治”。建议把握好科技创新带来的三个层次“倒逼”。
第一个层次是对“生产方式”的倒逼,特别是倒逼其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革。经济研究表明,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部,有个“生产方式”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一是供需结构:重在进一步“拓需”,即以拓展需求为重点,着力创建需求导向的“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供需结构。二是产业结构:重在进一步“拓数”,即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因地制宜创新产业结构。近年来,数字科技、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倒逼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及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十五五”时期要继续瞄准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还要以更大力度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同时谋划“未来产业”。三是区域结构:“开拓”区域经济协调化新局。四是“拓绿”:以“绿色”为底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结构。这些结构性问题,不仅关乎“十五五”时期,而且也关乎未来。
第二个层次的“倒逼”是对“生产关系”的倒逼,要求生产关系及其制度与之适应。这是必然的趋势。但这里笔者特别提请注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作了最新表述,即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改变了以往的单一传统定义,这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制度体系”认识的深化。并且这一表述在党的二十大党章修正案中得到确认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五五”时期,必须继续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方面,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创新。
第三个层次是对某些社会事业部门的倒逼。随着人工智能的爆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甚至社会科学研究等部门,都将遇到新的挑战。例如,对于从事理论研究的同行来说,面对DeepSeek的记忆力、捕捉力、分析力和概括力,如果你没有新思想、新观点,净说别人说过的话,显然不行。而当前,社会领域的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仍不太理想,这就倒逼着推动某些社会事业部门的改革。
总体而言,“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面对国内国际最新发展态势,我们要有战略眼光,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引领全社会力量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
作者:常修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