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数字经济 > 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 详情

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

《红旗文稿》 / 2023-11-15 14:51:48

将数字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方面

 
  二、将数字化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方面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重点任务,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整体布局,始终坚持将数字化发展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真正以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9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318.9万个,千兆宽带用户1.45亿户。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量超76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58.4%。下一步,要统筹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融合与创新基础设施等建设,聚焦5G、IPv6、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体系化建设、规模化部署、产业化应用,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
 
  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数据要素高质量发展,深化数据要素共享和开放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数据资源1.5万类,支撑共享调用超5000亿次。组织成立了48家数据交易机构,数据要素产业体系和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截至今年10月,我国已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21个(不包括直辖市和港澳台),城市平台187个(含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行政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下一步,要加强数据收集、汇聚、存储、流通、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构建数据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规则体系,着力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动。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模式,推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等良性互动、融合应用。
 
  以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近年来,我国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50.2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41.5%,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25%,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至58.6%和77.0%,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下一步,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培育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近年来,国家层面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数字政务建设指明方向和路径。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接入各级政务部门5951个,发布各类数据资源1.5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5000亿次。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制度规则创新,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不断提高“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水平。
 
  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在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作用凸显。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5.3亿,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3000万部,网络文学用户超5亿。下一步,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社会建设,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截至2022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格局初步形成;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达2.8亿,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7.15亿。下一步,要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推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充分享受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5G基站单站址能耗比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下一步,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进远程办公、在线会议、公共出行、绿色消费的广泛应用,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优化完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和能源动态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提升数字化环境治理能力。
 
  增强数字化发展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信息领域相关5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3.5万件。5G实现了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加快研发布局。下一步,要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感知、传输、计算、芯片、软件等技术领域,开展信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体系化布局。重点突破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当前,数据泄露、网络漏洞导致的非法入侵,以及安全策略和应急体系缺失导致的应急能力不足等数字安全风险也在加速向现实世界渗透,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业已成为应对人类数字安全挑战的迫切需要。下一步,要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集中整治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
 
  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网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网治网的重要目标。据统计,2022年,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的13项“清朗”专项行动,共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26万个,关闭网站7300多家,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下一步,要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推动平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健全技术治理规则,开展技术算法规制、标准制定、安全评估审查和伦理论证等工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乱象,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持续净化数字生态。
 
  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下数字议题磋商研讨,围绕数字领域重要议题贡献中国方案,深入拓展“丝路电商”,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持续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发起《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金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等重要倡议。下一步,要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者:张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来源:《红旗文稿》2023/21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