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商业银行如何助推双循环经济行稳致远 详情

商业银行如何助推双循环经济行稳致远

金融时报 / 2020-09-28 14:39:49
商业银行如何助推双循环经济行稳致远
 
随着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双循环战略的实施,经济运行秩序、经济要素组合将发生重新优化组合,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体制机制也会做出适应性调整,这一系列变化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是基础性、全面性的。近期,资深银行战略和金控集团研究专家、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春子博士接受《理论周刊》专访,他认为:面对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重构战略思维,深刻洞悉长远发展趋势,及早做出战略布局。
 
始终坚持正确的战略指引不动摇
 
《金融时报》记者:在您看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商业银行下一阶段应当如何着眼长远,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
 
张春子:我认为商业银行需要正确处理经营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坚持正确的战略引领,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双循环经济体系行稳致远。
 
一是正确处理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策略赢,赢一时,战略胜,胜全局”。站在“十四五”规划期新历史峡口和时间坐标下,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防控风险、深化改革,追求价值”的精神不动摇,坚持“战略导向性”经营不动摇。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事关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论断。特别要深入研究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握好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全球高度复杂的经营发展环境下,银行在双循环经济体系内的发展质量效益和规模、稳定增长的市值与短期盈利、国内市场(内循环)与国际化经营(外循环)等重大关系;把握好精细化、专业化能力提升与综合化、多元化经营拓展的关系;把握好金融专业人才、金融科技专才、管理人才、战略性人才的优化配置关系,以及金融强监管和国际化经营风险急剧上升背景下的依法合规经营与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管理、科技等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六稳”“六保”的战略任务,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政府和企业畅通市场、产业、区域、国际等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环节,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大政方针,把优势资源配置到成长性最好的区域、行业、客户和产品。
 
二是高度重视战略的特色化引领作用。战略是商业银行培育特色竞争力,打造百年老店的重要前提。战略不仅仅是守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奇,要做到“守正出奇”,银行就需要从自身的国企金融机构独特竞争优势和责任担当出发,高度重视双循环经济下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格局的重大调整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格局的演变趋势,高度重视以低利率、低通胀、低经济增长率为特点的世界经济长期停滞和市场萎缩的新常态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巨大影响,重视未富先老的人口结构变化对双循环经济正常运行的制约,强化对各地区、各行业、主流市场、主流企业、主流客户经营发展战略和模式的变化,以及主流消费者金融消费与投资方式的变化等等方面的深度研究,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期的银行发展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方略。好的战略不仅要能够正确地判断外部形势,精准把握自身资源禀赋,更需要因变而变,动态调整,强化特色。银行要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所提出的关于全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循环、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及时处置不同类型机构风险、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指导等等重要部署的内涵和意义。要将落实上述部署的相关举措作为银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基础。推动国民经济向双循环经济格局转变将成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主线和重要发展方向,我国也具有向双循环经济格局转变的有利条件,比如经济总量已经全球第二、外贸依赖度已经大幅下降、具备内循环的战略实施基础和政策环境等等。同时,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外需收缩造成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不良资产问题,粮食、能源和重要产业链安全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去全球化逆流、贸易和产业保护主义、个别国家的民粹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际治理体系碎片化等等。
 
面对“十四五”规划期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银行首先要对自身“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和有效的评估,根据实际发展现状与战略目标的差异分析其深层原因;其次,银行要对自身的现有资源能力和可获得资源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诊断,以分析银行在全新经营环境下的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劣势所在,及时补充和完善发展战略措施,优化调整资源配置和业务结构,强长版,补短板,构建新发展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再次,要对银行的外部宏观环境与价值链演变进行长期的深入跟踪分析,规避风险冰山,走出竞争“红海”,开辟“十四五”规划期银行成长的第二曲线。
 
致力于打造特色化经营优势
 
《金融时报》记者: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际地缘政治相对稳定,经营环境的确定性较高,简单模仿和跟随策略成为部分国内银行的经营哲学,银行业陷入同质化和低维竞争。未来在转向特色化经营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如何进行调整?
 
张春子:一是银行要坚持特色化客户群体和打造竞争优势不动摇。在客户和服务定位上,面对经济走向中速增长平台、双循环经济运行体系不断深化、数字金融竞争升维等新环境,特别是企业、各类机构、主流消费者群体的运行模式和行为的巨大变化,银行要明确特色化的“朋友圈和客户群”,践行“伴随客户共成长”誓言。比如,一些银行在零售客户上坚持中高端客群与基础客群并重,在企业客群上针对细分客群构建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争做核心客户的主办行,深挖超大和大型客户钱包份额,稳步提升中型企业、机构客户,顺应周期发展小企业。银行要聚焦重点领域,善于打造和发现新的战略利润区,扎实推进责任金融、普惠金融、价值银行、绿色银行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从新的业务领域拓展和创新中扩大高价值朋友圈和客户群。银行要科学把握金融科技改变银行经营模式的前景,抓住消费互联网向上游产业延伸的产业互联网战略蓝海商机,在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金融,打造全息智慧金融新生态,提升全方位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
 
二是打造鲜明的业务特色优势不动摇。“无特不立”,同质化竞争不是长久之计,银行要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经营环境大变革、大调整潮流中,顺应国家战略和经营环境的要求,继续强化特色思维、品牌思维、差异化思维,坚定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和强化自身在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特别是在区域性、产业性、消费性、特色性、供应链、长期投资、数字化等关键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的创新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经济形势再差,也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行业状况再差,也会有好的企业脱颖而出。越是在世界经济寒风凛冽的冬天,银行越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特色基因,打造新时代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银行可以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资力度,实施开放银行战略、智能银行战略、敏捷银行、数字银行战略。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围绕产业链实施产业互联网金融战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发展,通过轻型化、综合化、专业化、数字化等发展路径,推动公司金融业务走向数字化一体化经营。以强大的数字化金融平台为依托,实施数字化零售金融战略,加快推动零售金融转型。不断提升金融市场业务交易和销售能力,突出以量化分析为支撑,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资管新规为指引,做优做强同业金融业务。
 
三是要坚持银行稳定增长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一方面,要始终重视稳健发展的经营风格。在国际地缘风云风急浪高,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银行要保持战略定力,沉稳、冷静、自律,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萝卜快了不洗泥”,也不要盲目模仿和追随其他银行的做法,要在科学的战略指引下做出最好的自己。要从过于注重短期利润的追逐,转向重视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和长期稳定增长的市值,打造自身差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价值。对于立志打造“百年老店”的商业银行,健康平稳发展就是“赢”,市场价值的稳定持续增长就是“赢”,能够在世界经济的寒冬中活下来就是“赢”。
 
另一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安全的发展。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是银行立世之本,是打造百年老店之基,没有资产安全和流动性支持,不仅赚了的钱也得赔出去,更有可能使银行处于危如累卵的境地,时刻会撞上风险和危机的冰山。近几十年来,国外一些银行由于违规操作导致银行流动性丧失而倒闭的惨痛教训,以及近年来国内一些银行巨额不良拨备蚕食经营利润等残酷现实都说明资产安全和流动性的重要性。未来几年,银行要逐步降低行业集中度,积极拓展高附加值业务,优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要坚持“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审慎拓展国际化业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调整区域资源配置,适度降低境外风险敞口。强化海外业务风险控制,不断强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的预警和管理预案准备。同时,要高度重视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环境巨变、重大公共卫生疫情、东道国或地区社会政局变化、贸易摩擦和经济制裁、金融科技和信息系统受到攻击、非传统金融业务、实体经济部门债务和宏观经济政策等等非传统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等。
 
坚持走百年银行的基业长青之路
 
《金融时报》记者:把质量至上、价值导向、品牌经营、诚信经营、坚守本业、重视创新、对消费者负责等理念视为生命并自觉坚守执行,是基业长青企业的共同特点,国内商业银行如何走好自己的百年基业之路?
 
张春子:一是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国际银行翘楚企业都有非同一般的企业文化积淀和价值追求。比如富国银行几十年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强调“我们要满足客户的所有金融需求,并帮助他们获得财务上的成功”愿景,坚持人才是竞争优势、高道德标准、找到客户痛点、多样性和包容精神、领导力等员工行为准则,坚持“同一个富国”文化理念,强调必须在信用和风险管理上做到最好的贷款原则和责任,突出关系导向、竞争优势、声誉、风险定价、稳健、双重监督等六大风险管理核心原则。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体系下,国内银行必须全面简化银行业务流程,发挥信任优势特别是主办行的优势,向客户提供动态、定制化、简单、无缝、智能、数字化的卓越体验,在信任的基础上重塑客户体验,帮助客户实现更大的价值发展目标。银行要建立强大的合规与风险管理能力、推行以数据为中心的策略、驱动数字化转型、学会战略和重大行动上的先发制人及灵活应变。
 
二是要坚定价值理念,打造价值银行。银行价值是股东价值(市值)、客户价值和人才机制的综合。其中客户价值是第一位的,是银行价值的基础,与股东价值和人才价值紧密相关,相互促进。
 
从股东价值看,国外银行通常把营业净收入作为银行的短期经营目标,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长期经营目标。银行的估值短期要看不良资产、资本消耗等压力是否减轻和边际改善,中长期要看零售银行转型业绩是否持续改善,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是否合理到位等等。“十四五”规划期间,只要不发生宏观经济的重大改变,银行基本面总体稳中向好。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优化、利润表修复、风险底线明确,再加上综合经营、并购重组的展开,预计银行股在资本市场将进入投资“甜点区”。未来几年,银行股有望收获基本面修复带来的高确定性收益、综合化经营等政策面利好和外围预期稳定带来的向上弹性收益。资本投入产出效率高、金融科技开发和应用能力强、资产质量优异和息差具备较大上升弹性的银行股将受到市场追捧。
 
从客户价值看,银行业务结构的轻型化,特别是零售业务的大发展在带来更高息差收入和资本节约的同时,也可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和客户结构,带来中长期业绩的改善,有利于银行股在资本市场估值的回升。“十四五”规划期间,为了实现银行市值稳定增长,必须通过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业务结构有效调整,提升单位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实现经济利润和市值的稳定增长。要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优化银行集团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强化与国内外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互动,提升境内外投资者对银行潜在价值的认可度。要牢牢把握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下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智能化、乡村振兴战略、新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等等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夯实和拓展新的战略性客户资源群体,为实体经济提供持续性好、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为公司、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投资组合管理,在为客户提升价值的同时,增加银行的价值。
 
从人才价值看,国内银行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验,打造卓越文化和价值观,提升复杂经营环境下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成为价值观驱动的伟大企业,坚守特色文化理念传承不动摇。强化企业文化塑造,让卓越的企业文化成为银行吸引人、留住人才的磁石,打造群星璀璨的各类人才队伍,让银行成为有信仰、有文化、有精神、有理想、有追求、有温度的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综合金融企业。
 
三是要树立效益、质量和规模协同发展理念。随着双循环经济下银行发展逻辑的切换,银行过去的发展红利已经转变为负债,粗放激进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摈弃“人海战术”和“垒规模、赚利差、铺网点”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向“轻资本、轻资产、轻网点、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打造责任担当型、知识领先型、财富管理型、综合金融服务型银行品牌形象,成为顾客达成目标的指引者和最佳助手,成为客户财富的最可靠“管家”。银行为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巨额资金,应高度重视降低边际成本、遏制收入流失,提高产品(客户)的营利性,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益。
 
四是要树立科技立行、创新强行经营思维。银行要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强化科技基因、知识基因、智慧基因、创新基因,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银行,以“新科技武器”竞争替代主要依靠价格、规模战等“常规武器”贴身肉搏的同质化竞争,加快实现从客户到用户转变、从卡基到账基的转变、从“围城”似的机构网点向开放的金融生态系统转变,在未来群雄并起的金融科技开发和创新锦标赛中拔得头筹。未来银行的科技基因和科技实力将对银行价值的形成和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银行要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管理变革。重视员工需求和发展,改善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引领银行内部各单位和各类人才敬业奉献的长期、持续、健康、协调、平衡发展的“指挥棒”;适应金融综合化经营大趋势,更加重视银行控股集团一体化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金融控股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有效开展子公司管理和综合化经营,提升协同效应;重视管理流程的简化,打造流程银行,一切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依法合规与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缩减人为制造的多余无价值的冗长工作流程;重视科技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实现前中后台的网络化、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等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