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百年未有之变局与“双循环”叠加的背景下 如何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详情

百年未有之变局与“双循环”叠加的背景下 如何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财讯网 / 2020-10-13 10:29:27
原标题:正略钧策:我国县域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财讯网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经济开发区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建设发展近四十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助推下,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县域经济开发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重圈地建设,轻产业规划。
 
第二,重项目落地,轻聚集发展。
 
第三,重硬件更新,轻机制创新。
 
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与“双循环”叠加的背景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一、县域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正略咨询研究认为,县域经济开发区目前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产业规划不明确,土地集约程度低
 
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无缝对接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要问题,县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尤其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县域经济开发区往往空间规划很好,但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同时,在招商引资时往往急功近利或对投资者有求必应,导致“小项目、大圈地”现象时有发生,闲置低效土地较多,“亩均效益”较低,影响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和目标的实现,最终导致很多开发区目前可用土地很少,且相对比较分散,无法满足大项目的选址要求。
 
2、招商引资难度大,产业集聚程度低
 
相较于市级、省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县域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尤为困难,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招商引资成本过高,各类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不断,导致政府性投资过高
 
第二,招商引资力量分散,政府倡导的全员招商体系,一方面致使招商队伍过于分散“无组织无纪律”,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区域、产业甚至技术了解的专业招商队伍,使得招商引资虽然“重拳出击”,但效果却不明显。
 
同时,大部分县域经济开发区在品牌、技术、资金等方面“先天性不足”,招商引资落地的企业大多数级别低、规模小、实力弱,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产品没有特色,产业层次较低,较难形成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低下。
 
3、体制机制不灵活,园区发展效率低下
 
大多数县域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管理权限不到位,服务质量受影响
 
大多数县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县级管理权限特别是经济管理权限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简政放权不彻底,如国土、规划、财税等重要管理权限由于授权不充分,导致开发区行政审批职能权限缺位,自主权受到制约,大部分审批事项仍需到上级不同的行政部门分别报批办理,工作办事效率大打折扣,“一站式”和“限时办”服务承诺难以兑现,严重影响园区营商环境。
 
2.机构设置不完善,员工激励性不足
 
一方面,大部分县域经济开发区盲目追求经济规模发展,却忽视了“科技、人才、规划”等重要机构和职能设置,这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另一方面,大部分园区人员规模较小且不具备安全生产和环保执法资格,相关履约监管职能执行起来“有心无力”,影响工作开展和企业服务的质量。
 
同时,大多数县域经济开发区目前不具有中层以下干部任免权,干部管理又相对封闭,交流渠道不畅,干部队伍得不到有效激励,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心不稳、人浮于事倾向严重。
 
3.建设资金较匮乏,发展速度受影响
 
目前,县域经济开发区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政府直接投资、地方平台公司融资。但大部分县域经济基础较薄弱,政府对园区经济发展投入资金力度往往显得较为匮乏。同时,地方平台公司投融资体系不健全,资产负债率较高,园区所需开发建设资金已远远跟不上园区发展的速度。
 
4.财政体制不健全,发展质量受影响
 
大部分县域经济开发区在空间上同所在乡镇、街道高度重合,并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发展主体,更不具备独立的财政体制,仅仅作为属地预算管理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园区发展所需资金均需向属地财政申请,一方面资金拨付渠道多,效率低,降低企业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园区不敢轻易承诺优惠政策或承诺后难以兑现,影响了未来投资者的积极性,动摇了当前区内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念,园区发展质量受影响。
 
二、县域经济开发区的对策建议
 
针对县域经济开发区面临的问题,正略咨询研究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1、落实产业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第一,科学规划。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以产业为先导,以项目为支撑,同时考虑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进行功能分区、用地布局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约束规划,不断强化“规划引领、规划先行”理念。
 
第二,强化执行。规划不应该“纸上谈兵”,而应该切实落到实处,根据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空间发展时序,构建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区域经济活力。
 
第三,增量扩规。针对原有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尽快通过增量扩规解决开发区建设用地问题并优先保障开发区用地需求。同时,根据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和流转方式,将真正想投资的企业引进来并让其享受到相关土地优惠政策。
 
第四,盘活土地。针对闲置低效土地,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盘活,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2、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提升产业集聚程度
 
第一,充实招商力量。按照省市要求,配齐配强专职招商人员,建立专职招商和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招商体系。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每个部门在完成岗位任务的基础上,全部下达招商任务,列入年终综合考评,与绩效挂钩,并实现招商人员的企业化管理,招商激励上不封顶。
 
第三,推行多重招商模式。开发区推行招商体制机制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加大与国内外专业招商公司合作,充分运用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社会化招商、委托代理等多种方式方法,提高精准招商效果,提高产品特色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产业集聚程度。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园区发展效率
 
1.充分授权,最大程度激发发展活力
 
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组织市直、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制定管委会权责清单,依法赋权、充分授权、规范行权,最大程度激发发展活力。
 
2.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创新人事体制机制
 
按照“大部门、扁平化”改革方向和“突出主业、精简高效”原则,加强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剥离社会事务和园区开发运营职能,科学设置开发区组织机构和职能。同时,建立开发区科学合理的市场化薪酬分配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全员聘任体系等。
 
3.创新投融资管理体制
 
一是选择注入平台公司优质资产,着力增强平台公司投融资能力,广泛融集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营管理市场化;
 
二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采用BT、BOT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4.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开发区财政预算管理机制
 
根据开发区实际需要,适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给予开发区一定比例的地方留成部分,由开发区财政管理相关部门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开发区运行费用、招商引资费用、奖励政策兑现费用、项目前期费用等,不足部分由属地财政额外承担。
 
综上所述,正略咨询建议用改革的办法打通县域经济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并不断加强产业规划,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而提高开发区的竞争力,促进加快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