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疫情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详情

疫情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宏国研 / 2020-11-20 13:22:49
疫情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需求端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导致人们的不安全感被强化,采取更加谨慎的预防行为,改变居民消费心理和企业投资行为,对消费和投资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萎缩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内需走软外需萎缩,宏观经济循环不畅。
 
从生产端看,疫情导致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与终端消费和生活性服务业关系密切的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同时,我国具有经济恢复和振兴的强大市场、疫情孕育的新经济红利正在释放、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至5.0%-5.5%左右。建议加大政策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内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内需外需双循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目前普遍认为全球新冠疫情仍处在发展阶段。尽管有些国家控制住了疫情,但是美国、巴西、印度等国的感染人数依旧在快速增长。新冠疫苗研制和投入临床使用尚需时日,病毒发生变异,无论疫苗研发与否,疫苗的作用没有预期的大,新冠病毒将陪伴人类到“十四五”中期左右,每年新冠病毒都会卷土重来。世界各国只能是通过有效隔离与辅助疗法相配合等方式控制疫情的发展,并不断加快特效药和疫苗研制,等待病毒随时间慢慢消亡。由此,人类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全面控制疫情,并且疫情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造成一定冲击,全球化进程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疫情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小幅下降,对人口结构和储蓄率变化有一定影响,投资率下降,固定资本存量存在一定损失。疫情叠加经济全球化逆流,会导致外贸出口下降、外商直接投资减少、技术引进受阻,进而抑制外部溢出效应的提升,影响要素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将有所降低。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至5.0%-5.5%左右。
 
政策建议
 
1.加快推动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做好产业损害调查、产业发展评估,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制定帮扶方案,尽快在一些产业基础薄弱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补齐产业链短板,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重要原材料、零部件和主要设备的供给,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维护我国完整产业链条优势,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内源性增长,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重视并留住传统中低端制造业,加大力度推进技术改造,通过奖补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增强我国产业链稳定性与安全性,聚焦重点产业链,畅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2.加大政策对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优化金融支持方向与结构,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强投贷联动,鼓励商业银行与创投机构、政府产投基金等加强合作,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适度扩大金融机构跨地区配置信贷资金的规模。改善外贸企业的经营生态环境。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降低出口查验率,控制人力和房租等成本过快上涨,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进一步研究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政策,适当调低缴费比率。
 
3.促进内需外需双循环
 
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布局优化,以培育新增长极和动力源拉动内循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居民充分就业和收入提升支撑内循环,打破部分行业的政策性梗阻,以新政策新应用新技术疏通内循环,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改革新成果改善内循环。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进一步扩大物流、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服务业的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加入区域产业链集群,进而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级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实现营商环境环境法制化、便利化,最大限度为各类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提供便利,实现成本最小化。以自贸区和自贸港为依托,培育与国际市场相通的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产业实力和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和国际贸易航运枢纽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