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详情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11-01 13:17:2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一招,是助力实现我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总体背景下,学懂弄通做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顶层设计和建章立制取得重要进展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长江流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开展试点”,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这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制度和立法工作也在积极推进,比如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自2010年起,国务院就将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列入立法计划,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可见,中央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总体部署已基本形成。
 
(二)地方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评选出两批共计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4月以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两批共计2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其中,地方开展的排污权、碳排放交易案例,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地方案例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面推动全国范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对生态产品的概念研究和实现路径的探索取得成效。生态产品除了具有自然属性、稀缺性、时空差异性之外,还具有社会正溢出效应,生态产品价值在实现过程中,生态系统碳汇总量也在增加,这些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种基本路径都在实践中开展了运用,这包括:市场路径,主要表现为通过市场配置和市场交易,实现可直接交易类生态产品价值;政府路径,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政府与市场混合型路径,通过法律或政府行政管控、给予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交易主体,促进市场交易,进而促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其次,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近年来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针对生态产品“度量难”的问题,浙江丽水市率先设置了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转化为GDP的一级考核指标,把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生态环境质量等纳入干部离任审计指标体系;针对生态产品“抵押难”问题,江西省金溪县创新“古村落金融贷”,以抵押方式支持古建筑保护;针对生态产品“低价格”的问题,江西婺源变传统的“种农田”为现代的“种景观”,带动区域农副产品销售和旅游业发展;针对生态产品“变现难”的问题,福建省南平市对碎片化的森林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转换成连片优质的“资产包”,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商具体管理,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
 
最后,碳汇作为一种生态产品形态,近年来在解决标准难、变现难的问题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2020年,浙江丽水市编制《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经营碳汇普惠方法学》,制定《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多年多地试点,2021年7月,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进入发展碳排放空间以及碳汇交易的新阶段。
 
(作者:焦晓东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