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新发展格局助推制造业转型发展 详情

新发展格局助推制造业转型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08-10 16:02:23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制造业转型发展也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内容。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重塑产业链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需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加快重塑本土产业链,由过去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向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演进。
 
  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畅通制造业内循环提供原动力。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强化内需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驱动作用,以内需的逐步释放稳定制造业份额、加快经济全球化战略转型。其主要路径是,培育具有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的下游电商平台、零售企业,通过与本土数量庞大的上游制造企业联结,形成面向内需的制造业产业链条。为了顺应国内消费提质升级趋势,制造企业与下游平台企业还可深度挖掘个性化消费需求,基于国内消费者偏好设计与研发产品,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制造服务商转型,基于本土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品牌。
 
  另一方面,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积极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及完备产业链优势,集聚全球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与产业创新人才,围绕现有产业集群进一步部署创新链,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隐形冠军”,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同时,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经济循环
 
  随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制造业需要不断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才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给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持续动能。
 
  第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性作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壮大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聚力推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围绕核心零部件的设计与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设立专门的国家制造业关键技术研发基金,推动开展一批技术攻关的大项目与大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创新能力,可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作为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平台,由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协同推进项目攻关,同时加强制造业关键技术研发人才的战略储备。
 
  第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布局具有市场潜力的关键技术,通过创新链上各主体的深度纵向合作,加速新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进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和交易体系,优化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潜力,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成长。依托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制造业领域投融资机制,优化制造业投资结构,给予关键技术产业化足够的金融支持。
 
  第三,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势能。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我国制造业应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以本土物联网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协同国家实验室与上游“隐形冠军”推进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化建设,抢占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标准高地。此外,还应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中关键数字技术研究与咨询服务企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以优化产业布局稳定制造业比重
 
  在工业化中后期,知识、品牌、组织管理等服务中间投入占比逐渐提升,不仅传统制造业的投入和产出端服务的比例开始增加,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也逐渐壮大。因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时需要因势利导,协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首先,壮大东部地区制造服务业规模。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为首要目标,主动嵌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中知识密集度高、制造复杂度高、附加值高的环节,加大设计、研发、营销等生产性服务投入在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的比重,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同时,壮大研发设计、仓储物流、战略咨询、金融服务、工业软件等制造服务业的规模,形成全产业链的制造服务业布局。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载体,为城市群内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同时积极对接全国其他地区乃至海外的制造业集群,提升制造服务业的辐射能级。
 
  其次,提升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与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导向下,强化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禀赋条件较好的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以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为主要抓手,推动区域间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引导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数据存储、仓储物流等环节向中西部与东北地区有序转移。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东北城市群为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制造业向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
 
  最后,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优化制造业对外投资布局。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契机,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利用对外投资的纽带畅通制造业产业循环,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借鉴东部地区成熟园区的建设经验,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对外投资,提升中国优质产品、服务乃至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以制造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国已然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后续工业化进程必须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这就要求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塑造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体系。以单位GDP能耗和排放为重要指标,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地区制定并严格执行制造业环境保护标准,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建设绿色智能工厂,加快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完善跨区域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布局,逐步缩小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密集型产业规模,并将其有序向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在清洁能源丰裕地区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壮大新能源设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在具有相关产业基础的地区培育世界级绿色产业集群。扩大政府对绿色制造领域相关产品的采购规模,提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绿色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倒逼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通用技术扩散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集成与价值链跃迁研究”(7190308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W型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19YJC790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段巍(南京大学商学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