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金融强国建设 详情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金融强国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 / 2023-11-15 16:39:49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是指引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金融各领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明确提出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改善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一以贯之的主要方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其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2009年以来金融部门规模快速扩张,金融资源脱实向虚,金融监管滞后,使得我国金融部门一定程度偏离了健康支撑实体经济的轨道。在此背景下,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帷幕,近年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直接融资渠道不断畅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逐渐提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当前实体经济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等,反映出金融供给侧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金融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源头活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要把金融工作放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要强调人民立场、突出人民主体、聚焦人民关切,坚持金融向善、金融向实,用金融服务解决社会痛点和百姓难点,通过金融服务促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总量上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会议明确提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这意味着要在总量上优化金融宏观调控,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资金需求,防止总需求出现短期过快下滑,要在呵护好金融机构合理利差空间和利润水平的基础上,持续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创造友好且可预期的货币环境,为结构性改革拓展时间和空间。此外,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也是必要条件。要加快健全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增强利率调控的主动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和财政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升资金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流动和配置效率。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体系结构等方面,促进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首先是优化融资结构体系。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市场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其次是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结构。会议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职责定位、目标功能做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的推进,在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从目前的“大”转向做优做强,勇于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头羊”。与此同时,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金融供给,还占用了大量流动性资源、积累了较高风险,应当进一步严格规范准入和监管,并实施合理的市场化退出。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仍然不高,对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粮食和能源安全、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老龄化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还存在欠缺,而这些都是我国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要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要求,优化资金投向结构,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让更多资金供给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安全。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五大金融内涵极其丰富,市场空间亦极为广阔,对传统金融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效发挥各机构、各市场的力量,综合运用股权、债权等多种手段,打通资金进入五大领域的渠道。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效防范化解结构转型中的金融风险。金融的平稳运行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伤害,进而对整个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相关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特别是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问题较为突出。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过程中,既要注重短期的风险缓释和处置,又要加强长期的制度建设。针对地方债务风险,必要时要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并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针对房地产金融风险,要加快落实会议“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针对高风险中小银行,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此外,必须改善当前“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的现状,谋发展与防风险并重,构建金融监管长效机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释放金融体系的压力,消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补齐金融发展中的短板。首先是补齐金融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健全金融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强化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监测;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加快推进支付结算手段的多元化;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其次是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在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形成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以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改善大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最后是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用金融科技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与产品、开辟新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好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与保障金融安全。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金融的网络化特征也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关联性和依存度有所增强。因此,一方面,要继续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金融服务的枢纽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强化金融安全保障,包括核心技术保障和规则标准制定,要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围绕全球金融安全网、跨境金融监管、数字货币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提升我国在金融治理领域的话语权。
 
作者:曹玉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