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当前熊猫债发行人区域已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五大洲,经交易商协会注册熊猫债发行规模达到1372亿元,超过上年全年,凸显出银行间市场对全球优质发行人的吸引力,并将助力提升债券市场开放水平。
一、熊猫债市场加快扩容
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中国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这一名称来源于国际惯例,即境外机构在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发行本币债券时,一般以该国最具特征的元素命名,例如日本“武士债券”、美国“扬基债券”、英国“猛犬债券”等。我国的国宝是大熊猫,因此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被称为“熊猫债”。2005年9月,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自此熊猫债诞生。此后,熊猫债市场经历了显著增长。无论是发行人还是投资者都呈现多元化趋势。
一方面,熊猫债的发行规模不断创下新高。2005-2014年,由于监管
政策严格、发行约束多以及金融危机后海外低利率环境的影响,熊猫债发行节奏较慢。2015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等方面的新突破,熊猫债被重新激活,境外机构发行或获准发行的熊猫债规模显著增加。《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6308亿元。2023年,得益于我国境内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优势持续凸显、熊猫债相关制度优化
政策持续出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熊猫债发行量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发行量突破1500亿元。2024年以来,熊猫债发行额再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熊猫债年内发行规模超1800亿。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18618293457(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