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稳定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5月21日,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或将成为全球首个系统性规范法币稳定币发行与运营的司法管辖区。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cloture动议”,《Genius AcT》即《2025年美国稳定币引导与创新法案》,是美国首个针对稳定币的联邦监管框架。
一、香港稳定币立法,构建动态监管
(一)稳定币亟须立法拓展发展空间
稳定币市场快速扩张。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或大宗商品等其他传统资产挂钩的数字货币,可广泛应用于跨境支付、汇款和去中心化金融等领域。根据德银的介绍,稳定币主要有四种类型:法定货币挂钩、资产支持挂钩、加密货币挂钩和算法型。稳定币通常被视为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之间的桥梁,它有潜力促进更快、更便宜的交易,同时降低价格波动和相关风险。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显示,稳定币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1.2万亿美元。
稳定币发展有三种路径。一是成为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主要在跨境支付和加密交易中发挥作用;二是演变为平行货币体系,与主权货币形成竞争;三是在监管框架下被纳入主流金融系统,成为官方认可的数字美元。
全球稳定币监管趋严。近年来,稳定币风险事件时有发生。2022年5月UST崩盘事件曾引发全球关注。UST是由一家名为Terra的韩国公司发行的算法稳定币,其价值与美元1:1锚定。UST通过铸造LUNA来维持与美元的挂钩,当UST市场价格低于1美元时,套利者可低价买入UST,赎回价值1美元的LUNA并出售获利,以此稳定价格。但是,数字资产整体下跌使投资者担忧LUNA市值无法支撑UST赎回,引发恐慌性抛售。大量抛售导致新的LUNA被铸造,供大于求使其价格暴跌,市场对套利机制失去信心,UST与LUNA价格螺旋式下降,UST脱锚贬值,最终崩盘。即使是全球最大稳定币(USDT)发行方Tether也存在类似担忧,主要是USDT挂钩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美国参议院近期取得重要进展的GENIUS法案亦意在监管稳定币。香港作为亚洲虚拟资产交易量占比超30%的枢纽,既要防范洗钱、挤兑等金融风险,又需避免过度监管扼杀创新动能。
(二)香港《条例》意义重大
一是构建了“风险为本”的动态监管框架。《条例》将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纳入发牌监管,要求最低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储备资产隔离存放(仅限现金及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无条件赎回承诺等,从源头确保价值稳定性。同时,针对零售投资者设置“风险防火墙”,仅持牌机构可向公众推广稳定币,且广告内容需经反欺诈审查。这种设计既借鉴了传统金融的审慎监管原则,又通过分类管理(如区分专业投资者与零售用户)为创新留出空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特别将“港元锚定稳定币”定义为支付工具,而非证券或投资品,既维护了货币主权,又避免与现有证券法规产生冲突。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010-86390675 18618293457(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