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股指走势
中国股市
9月,沪指小幅上涨。截至9月30日,上证综合指数报收于3882.78点,较8月29日上涨0.7%;深证成分指数报收于13526.51点,上涨6.5%。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全球资金再配置。美联储降息与美元走弱形成资金虹吸效应,国际资本加速流向亚洲市场,中国股市成为核心受益地。海外主动型与被动型资金同步净流入中国股市,被动资金流入规模尤为突出,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系统性增配。第二,AI 产业景气度提升。海外科技巨头谷歌、英伟达等持续加大算力投入,形成正反馈循环,带动国内 AI 产业链景气度提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进一步加码 AI 产业。光模块、服务器、IDC 等算力硬件资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相关产业受益明显。未来数周,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
经济韧性强,沪深股指将延续震荡态势。
9月,香港股市上涨。截至9月30日,香港恒生指数报收于26855.56点,较8月29日上涨7.1%。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2025 年初至 9 月,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成为港股市场重要的支撑力量,内地资金对港股的配置热情凸显。第二,政策利好。香港市场交易制度改革释放红利,港交所调整股份交收费结构,取消每笔交易最低 2 港元、最高 100 港元的收费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结算周期有望从 “T+2” 缩短至 “T+1”。此外,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推出 “科企专线”,优化了港股的资产结构,推动港股 IPO 回暖。未来数周,随着香港税收、科技和旅游继续发挥效应,港股调整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美国股市
9月,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纳斯达克指数上涨。截至9月30日,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报收于46397.89点,较8月29日上涨1.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报收于22660.01点,上涨5.6%。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美联储降息。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25%—4.50%降至4.00%—4.25%,符合市场预期。最新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们的中位预期是今年年内还将再降息两次(各25个基点),比今年6月的预测多出一次。同时,美联储官员们预计,在今年降息3次后,2026年、2027年将各降息25个基点。第二,市场资金流入增加。美国银行数据显示,9 月美国股票资金流入规模达 2 年最高,资金的流入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未来数周,市场预计2025年10月美联储降息概率加大,美股震荡调整可能性较大。
欧洲股市
9月,英国股指上涨,德国下跌,法国上涨。截至9月30日,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9350.43点,比8月29日上涨1.8%;德国DAX指数报收于23880.72点,下跌0.1%;法国CAC40指数报收于7895.94点,上涨2.5%。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英国
经济数据有支撑。英国零售销售数据表现较好,8 月英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长 2.9%,增速高于 7 月的 1.8%,为四个月来最强劲的增长,这表明英国国内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活力,对经济和股市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悲观。市场对欧元区三季度 GDP 零增长的预期,压制了投资者信心。德国作为欧元区重要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对德国股市的投资意愿下降。未来数周,欧元区通胀向2%靠近,欧洲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加大,主要股指将震荡调整。
日本股市
9月,日本股市上涨。截至9月30日,日经225指数报收于44932.63点,较8月29日上涨5.2%。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货币
政策正常化释放积极信号。9 月日本央行决定将
政策利率维持在 0.5% 左右,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将在市场上出售此前购入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这一举措标志着日本央行逐步告别 “安倍经济学” 时期的超宽松政策,释放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强烈信号,让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更有信心,从而推动股市上涨。第二,日本银行上调了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日本央行维持主要利率在0.5%不变,上调今年日本经济增速为0.6%,高于此前预测的0.5%。未来数周,由于通胀水平依然偏高,日元贬值,美国对日本关税政策已经明确,日股调整的可能性大。
本文刊登部分,报告订阅咨询:18618293457(同微信) 010-8639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