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要闻纵览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举措、重大改革、重大工程 详情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举措、重大改革、重大工程

中宏国研 / 2020-11-26 11:02:13
11月3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冲锋号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建议》内容,有利于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更好地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建议》共划分为三大板块、十五个部分、六十条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同时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建议》在勾勒“十四五”时期及2035远景发展蓝图后,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领域提出一系列发展任务和要求,总体上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确定新目标,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正确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的特征,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十四五”规划中突出落实好“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安全”等关键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同时,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国内市场、产业发展形成闭环,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自主性,形成经济良性循环。推动形成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形成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议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作出了全面系统地部署,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展开,有很多创新的思想和重大的举措。
 
(一)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培育形成创新发展的合力,推进各地区因地制宜的提升科创能力,加强创新协同,积极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关键领域基础技术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工程,优化配置科研力量,构建高端科创信息交流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要素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企业成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2015-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及其增速
图 2015-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及其增速
 
“十四五”时期,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造创新型国家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前沿技术研发提供利好。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8.4%,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7%,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营收增速达12.7%,高于服务业增速3%,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63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达43.4%。因此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战新产业领域处于快速发展中,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也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攻关“卡脖子”技术,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发展,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突破部分国家对我的技术封锁和遏制,同时完善新基建建设,构建大数据中心、5G通信网络等设施为创新提供良好基础支撑。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将“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化发展等重要方面,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根基,推动我国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通过完善国家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国内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形成高附加值、高创新力、自主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链高价值空间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推进能源革命和水利设施建设,围绕新基建重点领域如5G通信、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作进一步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数据安全。
 
我国2015-201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
图 我国2015-201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
 
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化提升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发展水平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发挥我国产业规模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品牌附加值,向产业高端环节进发,另一方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强化研发与服务,推动品牌设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高端业态发展。因此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筑业、轨道交通提供高质量发展空间,同时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也促进数字经济、物联网、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对工业软件、文化创意等领域均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升级消费结构,拓展多样化投资空间。依托国内市场,畅通各个环节以构建国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均衡发展,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支撑,形成需求与供给相互提升的动态平衡。发挥比较优势,吸纳全球资源要素,积极促进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完善一体化调控体系,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贸易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增加公共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进一步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完善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短板,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立足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供给结构,升级消费结构,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和断电。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诸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领域均有拉动提升作用。同时拓宽多种消费渠道,开拓线上线下、城乡消费市场,为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领域提供发展方向。面向国际市场优化商品结构和发展布局,对跨境电商、制造业产业环节整合均存利好。新发展格局对新基建有更高的要求,能够带动5G通信、大数据等领域发展提升。
 
(四)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善于用改革办法破解难题疏通堵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政府既要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更要为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创造条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高经济治理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发挥地方实践探索作用,不断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于畅通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有较大帮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金融、房地产领域创新提供契机,推动能源、铁路、电信、公共服务事业等领域的国有资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市场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个体经济发展活力,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利好,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建设智慧农业。实施村镇建设行动,提高县城、村镇综合服务能力,因地制宜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帮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保护好基本农田、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有效引导人才、资本、技术下乡。
 
2015-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和贫困发生率
图 2015-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和贫困发生率
 
围绕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对现代农业、现代食品、都市生态农业均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北斗产业、空间地理信息利用及遥感观测等产业的发展提供窗口,加速无人机、农机装备等制造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为环保产业、绿色建筑、生态农业等利用提供发展契机。
 
(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公共资源布局和空降格局,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更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口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化都市圈。
 
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都市圈,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中西部地区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的经济发展局势有可能出现新变化,一批新的增长极如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长沙等得以凸显,有助于培育壮大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临空经济发展,对于文化旅游、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探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释放适龄劳动人口,客观上促进住房租赁、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发展。
 
(七)促进和谐绿色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创新,发展绿色建筑。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图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对绿色建筑、资源回收利用、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也为绿色技术创新、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在拓展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大支撑。
 
图 2015-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有积极作用,同时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自贸区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平台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在提升优势制造业产品质量与价值的同时,推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数字经济等领域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输出高技术、高附加值、综合竞争力强的产品。
 
(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强化就业优先,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鼓励生育,降低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应对少子化,同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系统,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向全社会提供社会治理的参与途径,建设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创新是与社会治理,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
 
2015-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及增速
图 2015-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及增速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提高收入水平和稳定扩大就业为主,以经济发展为就业导向,强化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育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辅培训的发展,推动教育产业数字化,加快在线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大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2.6%,基数大,速度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明显特征。从先进制造业角度看,大力推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个人智能终端、中医药等领域发展,设计针对老人、婴幼儿、残疾人的日常及特殊需求用品具有较好前景。从现代服务业角度看,提升医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培育医养、康养新业态,提供多样化健康服务。同时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5G通信等技术不断推动远程医疗、医疗机器人、脑科学等新兴、前沿技术领域发展。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建立完善各项监管、审查、预警机制,增强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经济风险预警,做到重点产业、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领域安全、自主、可控,保障基础设施安全,构建风险预警防范体系。
 
发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势,构建国家安全预警监测机制,确保国家、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大数据信息滥用。促进智能电网、5G通信、轨道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细分领域的产业发展,提升资源和设施安全利用水平。提高对金融、房地产领域的风险监控,加强对生态环境安全的监管。继续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