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3-08-30 11:17:58
金砖国家正日益成长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成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金砖国家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不仅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而且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金砖新理念、新机制、新实践、新动力。
中新经纬 / 2023-08-29 16:54:03
美联储激进加息,核心通胀依然过高,而金融条件还是宽松,助推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态;但其他经济体金融条件收紧,金融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对称性。基本原因在于其他经济体资金流入美国,美国金融条件收紧困难。金融条件变化的非对称性会导致美联储进一步紧缩,美国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性可能还未达到顶点。
新华社 / 2023-08-28 17:37:08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在一场政治筹款活动中,妄称经济增长疲软的中国是“定时炸弹”。而就在此前不久,出于对美国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和财政管理能力的担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
2023-08-26 17:32:12
近期,英国统计局公布最新通胀数据,食品、住房、能源等价格水平上涨出现缓和迹象,但核心通胀水平依然保持“稳定”,上半年通胀下降不及预期,反映出英国通胀的长期性。新数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场质疑英首相苏纳克对年底前将通胀削减一半的承诺是否能够实现。
经济日报 / 2023-08-23 16:44:45
面对居高不下的利率水平、忽高忽低的经济数据,迟迟不愿停止加息的美联储仍在释放鹰派信号,这给全球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动荡,同时也引起市场对美国经济在高利率下能撑多久的关注。
五矿期货微服务 / 2023-08-22 11:27:44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调至5 25%-5 50%,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对货币政策的表态相比于先前有所缓和,鲍威尔表示美国的通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过让通胀回落到 2%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日报 / 2023-08-18 14:24:24
近来,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体变着法儿抹黑中国,诬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风险。这样的论调并不新鲜,每逢中国经济指标出现波动,唱衰之声就会大行其道,但最终都被现实打脸。中国发展模式行之有效、行稳致远,无论如何抹黑唱衰,都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光明前景,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网 / 2023-08-15 19:36:35
WTO发布的2023年报中明确说明,WTO的总体目标就是把贸易作为提高生活标准、创造就业和改善生活条件的一种方式,WTO依据全球贸易规则系统运作,帮助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能力建设,也为成员提供贸易协定谈判和贸易问题解决的平台。美国对于WTO体系中重要规则的破坏,使得WTO继续发挥作用遭遇了不小的困难。
经济日报 / 2023-08-15 11:19:27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日前发布最新经济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0 5%,低于7月份预估的0 7%。经季节性调整后,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 1%,扭转了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 4%的情况,避免了新加坡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下降而陷入技术性衰退的风险。
经济日报 / 2023-08-11 09:55:44
8月9日,英国财政部支持的智库国民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IESR)发布英经济展望报告称,在“脱欧”、疫情后续影响和俄乌冲突三重因素影响下,英国经济在未来5年内将陷入“低增长陷阱”。
经济日报 / 2023-08-10 15:13:14
得益于强劲的内需,印度尼西亚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长5 17%,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5%以上。此前,市场预测,印尼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5 0%至5 1%之间。
经济参考报 / 2023-08-09 16:12:17
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和欧洲央行执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巨大,未来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加大。彭博社7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欧洲央行激进的加息可能会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据分析,加息的延迟效应将使欧元区经济在2024年下降3 8%。
2023-08-07 15:20:24
2022年3月以来,受通胀持续上升影响,美联储开启了新一轮的加息进程。截至2023年5月末,美联储本轮已加息10次,加息幅度500bp。与历史上前8次加息周期相比,由于疫情、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加息开始时间节点的不同,本轮加息以来全球汇率、经济、贸易等走势的变化有两大特点。
经济日报 / 2023-08-07 11:19:17
今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复苏势头,同时,许多数据也显示,印尼经济增长的压力正在上升。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印尼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印尼政府换届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因为商业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政策方向的影响。
2023-08-02 17:03:19
英国经济摆脱了40年最严重通货膨胀的束缚,但又免不了继续承受物价高位徘徊的煎熬;获得了劳动力市场的显著改善,但又不得不直面工资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微光,但又不能奋力迈开行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