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新基建 > 新基建四大关键词 详情

新基建四大关键词

新基建四大关键词 / 2020-07-02 22:28:48
文 / 管清友
 
“新基建”是改革开放41年来又一波新的机会,它恰好匹配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动荡变化。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把握这场经济格局的变化呢?
 
依我的粗浅理解,可以总结为四大关键词:统一市场、启动内需、数字经济、产业重构。其中,统一市场是基础,启动内需是动力,数字经济是提升,产业重构和区域洗牌是结果。
 
今天我们不是简单论述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是要从其中看到产业结构可能出现的变迁、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的变化和洗牌,以及企业和投资机构面临的机会和风险。
具体分析来看:
 
首先,统一市场。如果要启动内需,我们肯定是要来一轮比当年加入WTO前实现国内市场统一更大的举措。国内市场虽然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广度、深度都值得挖掘,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区域之间的障碍,其中有法律法规、监管、交通、物流、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统一市场的建立是新经济格局形成的基础。
 
其次,启动内需。为什么说这是动力呢?改革开放41年,前半段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启动内需在今天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值得注意的是,启动内需不是简单意义上短期之内发点消费券,让大家去街上吃饭、去商店里购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启动内需的核心是深入推进和落实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其中包含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以及大数据。启动内需核心是要释放生产要素的活力。只有生产要素的活力释放出来,内需才能起来。
 
现在启动内需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无论是经济减速还是疫情的冲击,都导致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时启动内需显得非常紧迫。
 
所谓内需其实包含了多个方面,不仅仅是个人消费、政府投资,企业的需求也包含在内。
 
第三,数字经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是提升和升维,即升维竞争、换道超车。
 
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地区和企业抓住了第一波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的机会。民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要想富先修路”,这说明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些中部地区抓住了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这一波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为高铁,武汉、成都、合肥抓住了机会迅速崛起。相反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不在京沪线、京广线的地区,因为高铁的落后,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
 
我认为数字经济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即所谓的“新基建”,这是每个城市都避不开的。对每个城市来说,它的要诣在于要抢抓机遇,走在前面,最好先人一步。谁能走在前面呢?在我看来,谁在京沪线、京广线,谁就能比其他城市更有先机。
 
这样对于一些中小城市会不会出现虹吸效应呢?我认为答案是一定会的。身处这些城市的领导和企业家,可能要想办法避免虹吸效应。
 
新基建是一波涉及到未来中国几十年发展的重大机遇。新基建不是“风口上的猪”,它是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的升维,是每个城市、每个企业都需要的。
 
第四,产业重构。产业重构和区域布局会出现区域洗牌的结果,就像高铁导致的城市之间相对地位发生变化,产业链重新布局,两者是一个道理。
 
未来会如何?说实话我也很难完整想象。就像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很难想象互联网会发展成为现在的状态。但今天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对于前二十年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来讲,这是升维竞争、换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我跑过很多地方,和很多地方政府交流。我发现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讲,如果在传统赛道中去竞争,似乎永远追不上先进地区,但是“新基建”、数字经济则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既然开车追不上,那就改直升飞机。
 
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新基建”会改变很多地区产业吸附力不够高、人才吸引力不够强、信息交流不够通畅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城市市长、书记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