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构建新发展格局突破口 畅通国民经济中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详情

构建新发展格局突破口 畅通国民经济中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解放日报 / 2020-09-01 13:55:16
 
 
新一轮全球化格局有可能从“单峰结构”向“多峰结构”转变,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相信,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在长三角地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上海,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更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服务国家双循环任务
 
■邓智团 康姣姣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场高规格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其中,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一条是长三角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这既是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寄予的厚望。我们应深刻认识这一新要求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优势、补齐短板,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先行探路、率先突破、提供样板。
 
对“两头在外”模式的扬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形成了超大市场规模的经济基础。但总的来看,我们主要以要素低成本和出口导向型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这种“两头在外”的高速增长模式下,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分离的,愈发显得不具有可持续性。
 
尤其是,核心技术缺失、核心产品依赖进口、产业链现代化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开始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是让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序运行受到较大影响。在此大背景下,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乃大势所趋。
 
可喜的是,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拥有满足规模经济、集聚经济要求的条件,创新链和资金链也逐步系统化、高端化,加上国内市场十分广阔,具备提升国内大循环相对地位、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高水平联动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向行业和区域的“渗透”与“赋能”,又进一步提高了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能力。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是国际、国内资源要素流的主要交会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必然要承担起国家双循环任务的关键链接功能,理应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
 
当然,率先形成发展新格局,并不意味着搞封闭的国内循环。它更多是对“两头在外”模式的扬弃,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际大循环的同时,更大力度提升国内大循环的相对地位和作用。
 
国内大循环就是要在国内着力打造完整的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包含从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到生产制造,再到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它意味着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都要更多、更好地依托国内市场。
 
大循环的触发器和引领者
 
就长三角地区而言,发挥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和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开放创新载体等高能级平台集中优势,率先形成发展新格局,至少应体现出以下两个层次:
 
一是重点依托国内市场,加快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畅通且充满活力的生产消费环境,成为国内大循环的触发器和引领者,高质量引领国内大循环。
 
二是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拓展国际市场,加速资本积累,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产业能级,提升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和能级。
 
要勇立改革潮头,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主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加快释放。长三角地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提升长三角地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引领国内大循环。
 
一方面,确保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畅通有序流通,强化市场配置资源,提升市场容量。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探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G60科创走廊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路径,促进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区域协同。
 
特别是,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让各类要素更自由地流动,进一步提升和释放国内最大规模的区域性消费市场能级,为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全环节的经济循环提供消费市场保证。
 
另一方面,发挥长三角地区企业创新活跃和产业化便利的优势,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做大做强优势特色,着眼产学研用一体化,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创新功能高度集成、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关键区域。
 
其中,要注重发挥政府在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上的关键作用,引导企业在共性关键技术上进行研发合作、协同攻关,突破国内大循环所需的“卡脖子”技术,以应用为牵引、为驱动,更好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
 
要敢于步入“无人区”,着力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深度参与和带动国际大循环。当前,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有不少担忧,新一轮全球化格局有可能从“单峰结构”向“多峰结构”转变,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相信,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作为与世界联系的主要窗口、衔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枢纽区域,长三角地区要发挥吸引国际商品服务和要素资源超级磁场的功能。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上海,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更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服务国家双循环任务。
 
一方面,对标国际高阶投资贸易规则,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化竞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另一方面,重点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进行突破,打造对内对外合作高地,在扩大开放中获得更有力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总之,长三角地区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词,高质量引领国内大循环,深度参与和带动国际大循环,在促进一体化发展、畅通国民经济中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分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