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经济日报 / 2023-02-02 11:29:31
春节假期过后,全国多地的开年重点工作都围绕着优化营商环境展开。北京出台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重庆推出“创新七法”提升营商环境质效;上海更是直接“放大招”,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涉及7大项195小项任务举措,全方位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厚植沃土万木兴。在开年起步阶段便提前谋划营商环境建设,无疑是未雨绸缪、主动出击,为全年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复苏回升的关键时间窗口,适时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更传递出当前各地稳预期、强信心的积极信号。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每一次优化调整都是政府部门刀刃向内、自我加压的接续改革,每一次企业满意度的提升,都是对城市增强软实力、竞争力的有力诠释。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才能持续破除有悖于市场逻辑的隐性壁垒,消除不利于要素流通的行政保护。
形成更优的营商环境需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意味着政府部门要真正以市场需求为主开展服务,以企业感受度和市场活力为评价标准,既要适度跨前服务,又不能为追求利益而越位干预。比如,对企业政务服务、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需由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合理诉求,做到有求必应;对过度考核、额外检查等给企业增加负担的行为,要坚决防止、及时纠正。
形成更优的营商环境还需做到“能放敢放、善管巧管”。当前,许多流程再造、审批简化并不意味着降低门槛或放松标准。比如,一些地方推出连锁餐饮企业的食品经营许可便利化措施,原本开分店需要实地核查的环节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食品经营企业总部更加细致的审查,流程大大缩短的同时,企业开店扩张的意愿有效提升。而这背后的底气,一方面是源于“一网通办”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是建立了宽进严管的服务型事后监管制度,疏堵结合让流程再造真正发挥效用。
营商环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行政效能与市场活力。当下,各地都在抓紧落实各项营商环境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与资金,有望为开年的发展布好局,打下坚实基础。(作者:李景)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