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详情

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4-04-18 17:10:04

以改革促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全球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所有制方面,我国要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明晰数据产权,进一步实现数智化生产资料和数据要素的共享和融合。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交换关系方面,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高水平开放。在分配关系方面,要实行按数据要素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对组织架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极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用创新的思维统筹经济发展。一是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防止一哄而上和泡沫化。三是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对于拓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进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因此,要通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制定差异化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高本土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做好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和技术转化应用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问题的关键,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的合力。二是要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三是要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构建服务支撑体系,打通成果转化通道,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并不意味着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内部,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矛盾和解决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改革由新质生产力技术特点决定的内生要求推动,由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内在矛盾推动。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和现实条件以及分析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的理论产物。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3&ZD031)阶段性成果
 
作者:胡莹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