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详情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中国发展观察》 / 2024-05-23 10:20:00
内容提要: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这是促使各类宏观政策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宏观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的协调与评估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在系统梳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就增强我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出政策建议。
 
当前,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促使各类宏观政策形成合力,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宏观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的协调与评估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在系统梳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政策沟通和预期管理、制定经济友好型的非经济性政策、运用数理模型强化政策评估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内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202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仅仅是简单加强各部门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还要战略性统筹各类宏观政策及其工具。这一理念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赋予新动能,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自2021年底,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出现一些政策实施最终效果与决策意图相偏离的情况。宏观调控政策偏离预定目标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合成谬误。党中央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局,提出“双碳”目标、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必要的战略决策,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一些中长期的、全局性的政策被短期化、地方化、碎片化执行, 出现政策合成谬误,可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甚至对全局造成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为实现经济“量增质升” 的目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通过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的评估范围,能够增强政策稳定性, 避免不同部门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潜在冲突,促使各类宏观政策形成合力,改善市场预期,扭转总需求不足的局面, 进一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因此,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通过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政策组合效应,以最大程度改善宏观调控的整体效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