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强国建设 详情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强国建设

中国教育报 / 2024-05-23 18:28:4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内在包含了对生产力革新的要求。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全新命题,代表着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深刻理解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阐释、现实要求、实践路径,对于科学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特征、抓住高质量发展关键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质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生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场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彰显了生产力的时代特质,为纵深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当解放和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提供理论引领。新质生产力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阐释,其本质仍是人类改造自然时从事实践活动的生产能力,且是由生产要素内部及其之间以一定结构组合而形成的有机系统,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运动规律,是推动当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新质生产力生成并发展于传统生产力,将在扬弃中完成“新”与“质”的革命性突破。随着大数据、量子科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劳动者、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的优化组合,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列宁说过:“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遵循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为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当怎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实践指引。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彰显,成为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根本动力的逻辑主线。人既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亦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以现代化强国建设促进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求在生产力系统中调动好“物”的积极性,更应该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一方面,以接受高等教育、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有高级技能和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撑,在科学的分工协作中稳步提升“社会总产品”;另一方面,将“人”的因素贯穿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和各环节,系统性重塑生产力跃迁中人与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对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性认识和规划开启现代化发展新范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来关键动能、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绿色繁荣、为未来竞争赢得战略主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