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详情

以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时报 / 2025-06-09 14:06:27

准确把握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布局重点

 
做强国内大循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现阶段我国发展实际,做强国内大循环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要在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方面下功夫。总体来看,我国各类资源较为丰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充足,如能推动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必能推动我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一步,要进一步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清理歧视性政策,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强化长期利益导向,破除地方阻碍资源跨区域流动的隐性壁垒。大力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以及深化户籍制度、土地流转等改革,完善数据流动、数据交易、数据产权等制度体系,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强化制度统一与监管协调,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统一市场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健全竞争政策实施体制机制。
 
要在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下功夫。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源,而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两者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研发,鼓励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业新赛道。
 
要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方面下功夫。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大国博弈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于提升经济发展主动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十分重要。下一步,要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发挥各地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地区间协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聚焦重点领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监管标准等规则制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实时预警能力。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要在实现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方面下功夫。当前,我国商品消费存在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偏弱问题,服务消费存在优质供给不足现象。下一步,要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推动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升级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外贸优品消费,推进国货“潮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培育数字、绿色、智能、健康等新型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推动人工智能与商贸流通深度融合。积极改造提升消费载体、营造消费氛围、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场景创新和需求潜力释放。充分利用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促进企业优化生产结构、加强研发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作者:王雪坤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