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详情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2025-06-12 10:03:38

准确把握人民城市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中指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人民城市理念赋予我国城市发展鲜明特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机统一,牢牢抓住“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才能推动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比如,上海坚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通过人民议事厅和社区直播间等多种形式,激发人民创建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推动人民深度参与城市治理、建设和维护;厦门2024年采用市人大常委会票决通过40项民生事项,解决人民最直接的民生问题,确保人民共享民生成果,打造城市幸福底色;等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就要在城市的建设、运行和治理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赋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中指出:“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城市是一个主要载体”;2018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城市在形成和发展中传承和积淀了历史的点点滴滴,见证和承载着文化的发展历程。敬畏历史、尊重文化,让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融入市民生活,才能更好延续城市文脉,实现以文润城,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每一座城市的文化延续和历史传承都蕴含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智慧、包容兼蓄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它们见证着城市的过往,彰显着城市的底蕴,也预示着城市的未来,不仅是当代人的财富,也是子孙后代的特色资源。推动城市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比如,北京确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超大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相得益彰,在人民城市建设中延续城市文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人民城市,不仅要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要做好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让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融入城市更新之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着力推进城市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城市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空间载体和主阵地,也是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场所。城市教育和人才体系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具先进,能够更好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比如,杭州依托数据底座与算力基础,加强城市大脑建设,打造运行数据化、治理智能化的智慧城市。同时要认识到,城市现代化不是单纯的产业扩张、人口集聚,也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而要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人民城市,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创新引领作用,践行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发展从传统的增量扩张向高质量的提质增效转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韧性,确保所有阶层和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共享发展成果,让城市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幸福家园。
 
  突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古往今来的城市发展历程表明,城市与自然是共生的而非对立的,城市应当是顺应自然的产物,而非自然的入侵者。现代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在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也是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统计,城市只占地球表面不到2%的面积,但消耗了全世界78%的能源,超过6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地区。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样十分重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不仅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比如,福州串联公共空间与生态资源,建设城市森林步道,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成都坚持开展城市体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山水城园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系统思维谋划布局城市绿色发展,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