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详情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2025-06-12 10:03:38

推进人民城市建设需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中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城市建设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在统筹兼顾中系统谋划、在系统谋划中整体推进。既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做好城市整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形成具有完整性、创新性、前瞻性的城市建设规划;又要结合基层实践,尊重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城市发展的特色。要把握城市发展的共性与特性规律,注重普遍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结合,立足自身的历史底蕴与禀赋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径。
 
  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让城市历史与现实、未来相融合,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文化底蕴与历史根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下足“绣花功夫”,以精细化的管理与保护措施,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全方位保护;协调好城市更新与文化共生的关系,做好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普查,完整保留那些凝聚着人民情感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让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段文化记忆都得以延续。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强化特色文化资源的推广与传播,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城市居民有史可讲、有物可瞻,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集中发展与分散发展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人口与资源向大城市集聚,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产生规模效应。同时,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难以支撑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和无序集聚。分散发展有助于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构建宜居环境,但也存在生产成本增加、交通运输分散等不足。因此,必须统筹城市集中发展与分散发展,合理确定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增强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合理性,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调联动发展,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格局,实现高效、宜居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关系。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纳入人民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谋划,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整合优势与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起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增强城乡之间的互补,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城市应发挥在产业基础、科技力量、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乡村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文化特色和土地资源潜力,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文化滋养和农产品供应等支持,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作者:林晨   李晶 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申明:转载旨在分享,本网站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