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常委会议解读 > 深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详情

深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8-04-04 14:38:47
12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  录
 
一、坚持一个原则:“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动摇
 
(一)“稳中求进”是战略层面的方法和原则
(二)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形势判断
(三)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二、有序推进确保三大攻坚战必须打赢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抓住关键环节
(二)坚持精准脱贫大格局,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三)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真抓实干才能见效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着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七)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八)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坚持一个原则:“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动摇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在稳中求进中,首先“稳”是大局,“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是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稳”和“进”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稳中求进”是战略层面的方法和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稳中求进”,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始终把握稳定的大方向,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经济增长稳、就业岗位稳、社会发展稳。着力保障改善了民生,大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赢得民心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发展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这5年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5年的实践证明,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对发展思路的调整是正确的。因此,实践已经证明“稳中求进”是战略层面的方法和原则。
 
(二)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形势判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全年预期目标高出0.4个百分点,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因素也较多。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区和全球性冲突日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三)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更需要冷静地看大局、明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如今的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中国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引领者,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惠及全球。
 
二、有序推进确保三大攻坚战必须打赢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精准脱贫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污染防治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抓住关键环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运行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实体经济总杠杆率趋稳,并由企业向政府和居民转移,风险有所下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现在处在一个风险有所缓释,但是总的风险仍然存在的情形。随着近期坚决地去杠杆行动,特别是金融去杠杆,以及杠杆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风险在逐步缓解,因为我们的杠杆结构在逐步趋于平衡。
 
近年来,宏观审慎政策不断完善,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这包括债务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影子银行风险等。就此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金融领域依旧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必须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尤其是处在深刻转型期和关键跨越期的中国经济,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下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正在持续暴露,金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要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必须认识到,金融安全是改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唯一出路。
 
下一步,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二是不断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三是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四是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五是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六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七是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八是加快完善存款保险风险监测和早期纠正机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风险化解机制的作用。此外,对于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这将对稳定金融秩序产生积极作用。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而在这些领域,目前的监管有些还未完全到位,存在薄弱环节,这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还需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二)坚持精准脱贫大格局,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现在脱贫工作留下来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尤其在一些偏远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具有整体性、区域性、顽固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贫困原因、找对解决办法,就能实现真正脱贫和长远发展。国土资源部日前提出六大措施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规模做到应保尽保,确实规模不够的,由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进行统筹。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会议要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此次会议提到两点特别重要:一是不吊高胃口;二是强调内生动力。“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就是要按照中央的现行标准办事。现在脱贫工作的难点是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在西部,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差,农民卷入社会分工体系程度比较低,脱贫的条件不太好。对于这些地区,如果提高标准,就只能靠国民收入再分配来解决问题,等于要“养起来”。这既会造成财政压力,也没有可持续性。深度贫困地区,关键要改善条件,解决根本问题。这就要靠“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让农民从低收入领域转移到高收入领域,是我们长期以来解决中国几亿农民贫困问题的经验。这个转移就是让农民进入社会分工体系,既需要城市化,也对农民进行培训,要有产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脱真贫、真脱贫。否则,内生动力无从谈起。根据以往经验,相信我们可以按期完成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任务。
 
(三)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真抓实干才能见效
 
在12月6日,联合国最具影响力的环境领域奖项“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上,今年共有6个组织和个人获奖,而其中的一半来自中国,分别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摩拜单车公司和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地球卫士奖”有半数花落中国,这在该奖项成立的13年中还是头一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今年三个奖给了中国,是承认中国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而这要归功于中国环境政策取得的巨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上。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国生态环境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着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要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成为了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考虑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了必然要求。应该看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摆脱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发展的范畴,从发展的本质出发,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这至关重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必须不断完善这些方面内容,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内,都是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长期努力。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政府角度来看,也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标准,尤其是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同时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保持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也应该被列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工作的议事日程,品牌也是产品供给质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国产产品质量不错,不输国外名牌,但却难以打响名气,给人质量平平的感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并不完全等同于“三去一降一补”。新时代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就有拓展。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都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8项重点工作中第二点就谈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足见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先要提高国企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效率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民企“安全感”,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有恒产者有恒心”,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对改变民营企业家预期有非常大的调整作用,是本次会议精神很大的亮点。此外,实质性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投资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改变金融资源过度偏向性投放等做法,都将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要把原来在试点地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广、深度推进。要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突破口,约束政府的权力,在目前“放管服”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让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回归。同时要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彻底拆除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弹簧门”“玻璃门”。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
 
深刻领会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个精神,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另一手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核心理念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路径上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一方面从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转化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成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短板;另一方面,从现代化角度来看,全面现代化是要“四化同步”,不平衡就表现在农业现代化与总体现代化不平衡。
 
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要对新型城乡关系进行历史定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时期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是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提升,明确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和内涵,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乡村振兴的方向和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思路清晰。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清晰思路措施。关键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土地政策,二是产权制度,三是经营体系,四是政策体系,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体制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兼顾。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共20个字,实质与“五位一体”是高度契合的。经济发展上要产业兴旺,生态建设上要生态宜居,文化弘扬上要乡风文明,民主政治上要治理有效。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发展过程要平等,发展成果要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雄安新区规划。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一座能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中心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标杆城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加快中西部发展,要注重加快中西部农村的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向“三农”。要把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减少农业用工数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通过新农村建设,释放农村建设用地的巨大潜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应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由管资产为主转变为管资本为主,除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家授权资本经营之外,多数企业应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实行混合所有制。
 
(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
 
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我们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培育新优势方面,一是通过深层次改革,形成制度优势;二是通过高起点发展,占据创新优势;三是通过宽领域开放,营造环境优势。形成新格局方面,一是坚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形成经贸地理新格局;二是继续努力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以优化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平衡,促进贸易利益增长为目标的贸易增长新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三是积极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形成以全球配置资源为目标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构建新体制方面,一是扩大产业开放,构建主动开放新体制;二是扩大中西部开放,构建协调开放新体制;三是健全监管体系,构建安全开放新体制。拓展新空间方面,一是要推进区域合作,拓宽经贸合作广度;二是要强化规则建设,拓展经贸合作深度;三是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经贸合作高度。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当前在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教育方面,会议十分关注“择校热”、婴幼儿照护、早期教育等问题,这意味着今后相关政策资源开始向学前教育延伸。在养老和医疗方面,此次会议提出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这一方面旨在加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与普惠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有更高需求且有相应负担能力的地区或个人能够在市场中享受更多元、更优质、更个性化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我们必须看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常会伴随很多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还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突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七)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释放了中国坚定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清晰信号。
 
一方面,房屋本身具有居住和资产双重属性;另一方面,我国居民主要依靠直接购买满足居住需求,这就容易导致一些购房者囤房炒房,从而造成房屋空置、房价高涨,让资产属性挤压了居住属性。因此,改变房地产行业原有的开发模式,积极发展长期租赁市场,成为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关键一招,有助于缩小“购房”与“租房”在实际居住效果上的差别。同时也要看到,未来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还可以为开发商、业主等房屋供给者创造更多获得现金流和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机会,从而为去库存、去杠杆、稳房价、防风险提供强大的支撑,使中国经济在要素优化配置中更具活力。
 
首先应该实现土地的多元化供给。今后符合一定条件的现有低效利用土地的占有和使用者,比如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就可以通过土地的再开发利用,参与到土地供给中来。此外,有序将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也是扩大土地供给来源的重要方向。从住房上的“多主体供给”来讲,在新建住房供给领域,要拓展上述低效利用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相关的供给主体。在存量住房供给领域,除采取激励或者促进措施,让更多闲置存量住房的拥有者将房子供应到市场上来、形成有效市场供给外,还可以探索租赁住房供给主体的培育与发展。
 
所谓“多渠道保障”,就是要发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住房保障服务中来,减轻政府的直接管理负担,最大限度的实现政府支持下的住房保障服务社会化。
 
这次会议将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表明这是当前完善住房制度的核心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发展长期租赁,并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也是在努力化解租期短、租赁关系不稳定等阻碍人们选择租赁住房的痛点,加快补足租赁市场发展水平低这一短板,从而真正实现“租购并举”。
 
会议还提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刘洪玉表示,如果政府过于频繁地调整调控政策,会加剧市场波动。近一年多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在朝着既定的政策目标发展,保持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是目前最合理的政策选择。
 
对于“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改善土地和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服务多为地方责任,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基础性制度,促进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则多为中央责任。因此,所谓“差别化调控”,中央应主要从明确政策目标、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入手,给地方充分的授权;地方上则要主动作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分级分类分层,实现精准调控。
 
(八)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开启了绿色发展新时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而十九大则为打好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打好污染攻坚战,就是对绿色发展的最大支持。防治污染实质上就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这种绿色经济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不仅会提高增长质量和人民福祉,而且会成为重要的增长来源,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向污染宣战,让污染者最大限度地承担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将为绿色经济活动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是治理污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出发点。治理污染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发展的初心。如果治理污染首先考虑的是GDP数字,就会将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这样不仅使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GDP也无法真正提高人们的福祉。相反,向污染宣战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催生大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新型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治污与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