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金融科技 > 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融合发展 详情

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融合发展

学习时报 / 2025-05-21 20:13:28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共同发展

 
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回应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修改完善《专利审查指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健全相关审查政策和审查标准,更好满足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保护的现实需要。围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在17个省市开展试点,努力打通数据生产、加工、使用、流通的全周期全链条,让数据合理流动起来、充分利用起来、有效保护起来。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前沿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立法探索,加快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则,研究完善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保护问题,完善申请主体、保护客体、审查标准,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数据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制度,搭建全国统一的登记平台,促进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为发展人工智能提供更多数字动能。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助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近年来,我们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保护的及时性和所授权利的稳定性,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占比高达61%。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大按需审查服务力度,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及时保护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做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分析预警、专利导航服务,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促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着力强化相关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资源整合和风险防控。推进以企业为主导、以专利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人工智能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效能。近年来,我们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特别是上线运行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将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专利审查各个环节,发明专利审查周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运用人工智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审查质效、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审查方面,利用我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知识产权数据资源,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专利、商标审查中的应用。保护方面,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保护,提高保护效果。运用方面,持续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展高校、科研机构高价值专利筛查,形成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加强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做好匹配推送,畅通转化渠道。地理标志保护方面,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实现产品的溯源管理,让产品的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服务方面,持续开发利用智能在线问答平台,自动回复公众问题,实现“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服务。
 
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大力宣介我国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治理实践,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欧美日韩等知识产权主管机构的高度评价。接下来,我们将深度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规则制定方面发挥主平台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推动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积极推进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合作等机制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国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合作交流,促进相关技术合理流动、规则互联互通,让知识产权和人工智能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申长雨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 学习时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