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
首页 > 中宏论道 > 中宏国研要情决策内参:新时代背景下能源供需的新特征与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详情

中宏国研要情决策内参:新时代背景下能源供需的新特征与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2018-04-10 21:44:08

文档概述

新时代背景下能源供需的新特征与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类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是经济发展的“粮食”和“血液”,人类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能源发展变革的历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供需将呈现新的特征,对未来能源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能源行业 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能源供需将呈现新特征
 
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增长动力逐步转换。相应的,能源领域将呈现出需求总量低速增长、增长动力逐步转换,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品种结构持续优化,能源新业态逐步萌芽等新特征。
 
1.能源需求低速增长、增长动力从二产向三产及居民生活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换档减速趋势明显。本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4.7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5年的43.0亿吨标准煤,以年均7.4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9.60%的经济增长。其中2006-2010年均增长6.65%,比2001-2005年均增速低5.55个百分点,2011-2015年均增长3.58%,比2006-2010年均增速低3.07个百分点。2016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同比仅增长1.4%。总体而言,当前能源低速增长是与经济换档减速、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和各行业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相匹配的,是我国能源进入新常态的首要特征,也是未来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重要现实基础。
 
从发展动力看,拉动能源消费的传统产业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逐渐显现。以电力消费为例,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化及居民用电水平提高,“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增速4.8和2.4个百分点,2016年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8%,远远大于第二产业用电增速(2.9%),均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个百分点。显示出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在持续从高耗能产业向第三产业和生活用电转换。
 
2.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全球能源转型委员会(ETC)指出,全球能源正在推进清洁电气化发展。一是加快非化石能源发电等清洁电源的投资建设;二是依托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创新,形成分布式与集中式相容的新型电力供应体系,提高生产生活中的电气化水平。三是推进利用生物质能、氢能对传统化石燃料进行替代,以及CCUS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工业及交通领域非电能源应用的脱碳化。
 
目前我国能源发展处于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步替代期。2016年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2.0%,比2000年下降6.5个百分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6.4%和13.3%,比2000年提高4.2和6个百分点。尤其是2013年以来能源消费减速、市场供需宽松,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契机。2016年煤炭消费比重比2013年下降5.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3.1和1.1个百分点。
 
3.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代表的能源新业态逐步萌芽
 
当前,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合推动的新一代能源革命正在徐徐拉开大幕,“互联网+”智慧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可望很快进入彻底改变人类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的新纪元。
 
“互联网+”智慧能源有望促使能源生产与供应模式更加多元化,并同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任何品种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将从原来的单一化供应模式向多元化转变,相应地倒逼传统煤炭和电力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纷纷向掌握多种能源资源、根据用户需求灵活提供多种能源服务的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各种“互联网+”智慧能源技术可实现储能设备以及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通过建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用户之间、各局部能源网络之间的信息互联,更好地利用广域网内分布式电源的时空互补性,以及储能设备与需求侧可控资源之间的系统调节能力,做到“横向源-网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从而平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特性对局部电网的冲击,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可行路径,真正实现清洁能源比重大幅增加。
 
在“互联网+”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中,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快速发展最引人注目。一方面,电动汽车可显著推进交通运输系统的电气化转型,是能够真正撼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石油依赖”的根本路径;另一方面,电动汽车也是能够将交通运输业与能源互联网全面对接,通过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型现代化智慧交通系统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16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15万个,私人充电桩总数超过20万个,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查看全部请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