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十五五”规划要整体系统地关注国民收入分配 详情

“十五五”规划要整体系统地关注国民收入分配

2025-07-03 12:36:41

对“十五五”规划国民收入分配方向和目标的考虑

  二、对“十五五”规划国民收入分配方向和目标的考虑
 
  国民收入分配作为独立部分编入“十五五”规划,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进行界定;需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确定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的方向和目标。
 
  (一)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界定。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十分复杂,出于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会有不同的界定。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对国民收入分配三个过程或三个环节的界定,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考虑到联合国是出于管理的目的对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进行的界定,有利于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管理,也考虑到会有更多的国家采用联合国推荐的界定,便于开展国际对比以更好地借鉴国际的好做法,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界定,可参照联合国的做法。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政府通过经营收入、生产税和财产收入获得初次分配收入,企业通过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获得初次分配收入,居民通过经营收入、劳动报酬、财产收入获得初次分配收入。经营收入、劳动报酬、生产税和财产收入是政府、企业和居民获得收入的主要项目,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的分配,实际上就是对收入项目的调整,通过对收入项目的调整就会影响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的基础,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对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政府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险缴款等的收入,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助等的支出获得可支配总收入,企业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救助等支出获得可支配总收入,居民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险缴款等的支出,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助等的收入获得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收入再分配除了对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初次分配总收入进行再分配外,还对政府、企业和居民内部之间的初次分配进行再分配,这实际上也是调节政府、企业特别是居民内部之间分配的重要环节。
 
  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是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基础上通过实物社会转移对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实际上这仅仅是政府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如医疗、教育等。实物社会转移的过程,就是政府以等量的实物社会转移相应减少收入的过程,居民以等量的实物社会转移相应增加收入的过程。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实际上调整的仅仅是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同时也对居民内部之间收入分配进行了调整。
 
  (二)对国民收入分配目标的确定。确定“十五五”时期国民收入分配方向和目标,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保持分配的公平。按照这一原则,并考虑到国民收入各个分配过程的现状及其特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方向和目标,是要适当提高企业特别是居民收入占比,调动微观主体生产积极性;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向和目标,是要提高政府收入占比,通过经常转移增加政府收入,提高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能力,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出现的收入差距等问题;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的方向和目标,是要提高政府实物社会转移总量,提供覆盖面更广、受益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提高企业特别是居民收入占比、为再分配调节奠定基础。通过国际对比分析,提高企业收入占比,需要适当减少生产税;提高居民收入占比,需要提高的是居民财产收入占比特别是居民经营收入占比,居民财产收入占比的提高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红利收入的占比。
 
  国民收入再分配要提高政府收入占比、加大对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看,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是比较小的,这不仅影响着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也限制着政府对经济社会的调节能力,需要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要通过增加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增加社会保险缴款等,提高政府收入占比。
 
  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要增加实物社会转移、提高实物再分配力度。实物社会转移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载体,但相比较而言,因受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偏低的影响,我国实物社会转移力度也处于偏低的水平,需要加大实物社会转移力度,加大国民收入实物再分配的调节力度。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