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新基建 > 沈建光把脉新基建 如何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 详情

沈建光把脉新基建 如何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

新浪财经 / 2020-04-24 14:07:1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近期新基建的重要性被决策层频频提及,各地也在集中加码新基建项目。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既有疫情外部冲击之下,稳增长与托底经济的重要考量,也有深化中国数字经济技术优势,创新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培养未来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期待。

当然,针对新型基建,目前多方仍有不同争论,主要集中在新基建是否应该大力推进,新基建是否意味着“四万亿”的卷土重来,新基建能否足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以及新基建如何推进才能避免结构性问题的积累,防范再度出现过度投资后遗症等几个方面。在笔者看来,认识清楚上述问题是做好新基建落地的关键。

新基建是否是“新瓶装老酒”?

当前有诸多观点认为,虽然新基建被决策层频频提及,但其内容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便已明确,涉及到的“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七大领域近两年已经在逐步落地,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高层会议再度提及,其实并不存在新意,无非是“新瓶装旧酒”。

果真如此吗?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基础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部分领域、部分地区的传统基建可能面临趋于饱和或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新基建领域部分领域,如物流冷链、数据中心等方面还存在短缺。而纵观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一部分是补充传统基建的短板,如特高压、高铁和轨道交通、充电桩,另一部分是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应用是集中在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非是传统基建的重复。

在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背景下,新基建的再度被重点提及,不仅是出于稳增长的考虑,也与抗疫过程中,新基建的突出贡献,以及其预示的良好应用前景有关。根据笔者近日参加人民网组织的“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实施路径”线上研讨会,各方专家对“新基建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已有共识。

新基建从更大意义上来说,是数字经济的基建。此次抗击疫情中,数字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突出体现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

其中,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5G应用加快落地,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5G+清洁机器人等已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消费习惯,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商贸、云签约、云医疗、云游戏等新消费需求释放巨大潜力。

新基建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既是新兴产业、也是基础设施。依托新基建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数字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扩大有效需求,保障民生托底,也是稳增长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精准施策手段。同时,新基建将提升数字经济服务实体产业和智慧生活的水平,新基建构建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平台,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更加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